工程机械进出口的贸易方式及经营企业情况
2008年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其中进口占70%,出口占74%,这与有些行业以加工贸易为主有明显区别,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尚未成为“世界加工中心”。一般贸易自2006年成为顺差后,体现出了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出口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开始增强。另外,加工贸易保持顺差提高了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为整体进出口贸易顺差的形成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在进口贸易中,进料加工贸易占9%,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和保税区转口货物各占5%和14%;出口贸易中进料加工贸易占15%,对外承包工程货物占7.8%。
2008年我国工程机械进口以外资及合资企业为主,占进口总额的55.2%,比上年上升了7个百分点;私人企业超过国有企业,所占比例为22.1%,比上年下降了2.4个百分点;国有企业首次出现负增长。出口贸易中,外资及合资企业占35%,比上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占27.5%,继续小幅下滑;私人企业的出口额比上年增长了69%,所占总额的比例也上升了2.7个百分点至31.3%。2008年工程机械进出口主要贸易方式及2008年各类经营企业进出口情况见表5和表6。
由此岸到彼岸 全球危机下的工程机械进出口
部分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数据分析
2008年,中国工程机械出口的重要产品装载机的出口增速为48%,增速5年以来首次低于100%。受出口市场最主要的需求国俄罗斯经济形势恶化的负面影响,2009年这一产品的出口仍将面临很大的压力。
2008年,挖掘机产品的出口增速为26%,高于2007年的12%。其中,内资企业的出口表现远远好于合资与外资企业。内资企业出口增速达57.9%,合资与外资企业出口增速为-1.7%,内资企业出口挖掘机占比从2007年的47%上升到2008年的59%,这一趋势与国内挖掘机市场的趋势一致。
2008年,起重机的出口增速快于2007年,达到了136%,在出口增速方面,大型汽车起重机(大于100t)和履带式起重机贡献最为显著:增速分别达到了126.7%和194.3%,两者出口合计占全部起重机出口的69%,预计基于国内企业在大型起重机技术方面的突破以及工程大型化趋势的发展,2009年,大型起重机出口市场依然将有较好表现。而从2009年1月份的数据显示,也确实如此。
出口在中国叉车行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中国叉车的出口市场多以物流业较成熟的发达国家为主,因此此次金融危机对国内叉车企业的出口影响较大,而受全球经济危机可能继续恶化的影响,在短期内,叉车出口增速下滑的趋势仍将持续。
整机出口份额的逐年上升说明我国工程机械出口产品的结构继续得到改善,正向着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国产零配件向日、韩、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幅出口,标志着我国零配件产品已经开始进入全球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