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2OO9年工程机械进出口展望
企业对于未来工程机械出口的判断
在撰写本文的时候,记者对徐工、柳工、中联、三一、山推、常林、山河智能和玉柴重工等一些有实力的工程机械行业制造商进行了问卷调查,大多数企业认为,这次经济危机将会把2009年工程机械出口带入真正的冬天,而深冬气候将持续到2009年六七月份,甚至10月份;对于海外各区域市场来说,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需求仍旧低迷,对小型工程机械出口造成较大影响;前期热点地区如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波兰、罗马尼亚和印度等新兴市场,下降幅度远超出预期;目前应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中东、南美地区,出口机型可适当程度地由小型工程机械向大型工程机械转变,由低附加值的产品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
而对于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被调查企业的意见并不统一。一些企业强调外部经济和政策环境的重要性,诸如汇率的变动造成美元贬值,致使企业的利润大幅度下降,大部分国家的货币相对美元贬值较大,增加了进口设备的成本;反倾销、贸易壁垒增强,贸易磨擦加剧;一些国家的政策调整不明确;进口国的能源和大宗货物的价格下跌;融资困难,银行资金流动性减少,真正有设备购买需求的用户无法向银行融资。一些企业认为出口销量的增长幅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外客户的信心,包括他们的支付能力、购买信心和对未来的预期。而另外一些企业考虑最多的则是自身企业的竞争实力,产品的性价比、品牌因素等能否在海外市场形成竞争优势。
为应对现阶段出口环境的恶化,很多企业都已经制定出一定的应对措施,并开始逐步实施。这些措施包括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拓宽市场份额,规避应收风险;多渠道进行客户资信调查,据此提高其授信额度,确保市场占有率不降低;向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国家投入更多的资源以开拓市场;产品升级换代,由以前的中小型工程机械向中、大型工程机械设备出口转变;在配件、售后服务体系方面加大投入;采用灵活的支付手段和市场竞争策略刺激客户的购买需求;重点市场深耕细作,大力开辟新市场;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工作,稳定和扶持优秀代理商,培育和发展新代理商,做好风险管理……
对于2009年出口的热点区域,被调查企业也都给出了自己的反馈意见。有些企业看好北美和西非市场;有些企业则对南美、中东和南非市场的发展态势比较乐观;还有些企业对俄罗斯、印度、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充满期待。
国家政策对工程机械出口的继续扶持
为扭转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持续下滑的局面,近日,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张骥表示,2009年商务部将采取六大措施以推动机电科技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措施包括:(1)调整和完善政策,努力保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定增长;(2)加快出口基地建设,推动出口结构调整;(3)优化进口结构,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及关键零部件进口;(4)继续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稳定出口增长,推动转型升级;(5)做好出口管制,扩大高技术贸易,维护国家安全;(6)深化产业联系机制建设,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商务部提出的上述六大政策中的“优化进口结构,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及关键零部件进口”等措施,将会有助于工程机械企业降低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成本,进而降低使用进口零部件的整机的出口报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出口量。
“我们强调扩大内需,(但也)绝不能放松出口。”200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阐述,显示作为世界第二出口大国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外需放缓的背景下,仍将逆风而上保出口。温总理提出,中国出口战略是“出口市场多元化”——除了“巩固传统出口市场”,还将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并且要“以质取胜”。
其实温总理在报告中的这些话也同样适用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一员,国内主要的工程机械企业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已有一定积累,能够为不少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提供基建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并且相比发达国家也还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这种对“质”的强调可能会对出口产业升级、对企业从一味降低成本转向追求性价比和产品附加值,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此外,温家宝在报告中还提到了“走出去”战略,首次说明,要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主力军作用”。除了工程机械产品的进出口之外,一些国内有实力的工程机械大型企业,在经济危机环境下,继续走出去,进行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政府也将给予支持。而重组并购的趋势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说,正方兴未艾,先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和柳工等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成功的资本运作,在不景气的大环境中有所作为,值得我们期待。
2009年1月16日,联合国发布的2009年世界经济报告指出,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大幅降低,但是全球经济增长中仍存在亮点,即中国有望保持8%的增长速度,这将给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一半的力量,这在前几年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看到,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不断地提高。对于工程机械行业而言,这也不失为一个发展的良机。
多年来,在国际分工中,中国制造业一直被挤压在产业链的最低端。现在,对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而言,正是到了可以做些什么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