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路面机械网首页
筑路机械分会
筑养路机械
English

中联重科:跨越式的战略转型

//www.lmjx.net 2009-10-13 9:27:51 中国路面机械网 

技术问题在企业初创阶段至关重要,甚至可以直接决定企业的存亡,但是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更多的宏观方向上的掌控能力将最终决定企业的生命力

1992年的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在内部创生了一家创业型企业——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这是中联重科的前身。经过17年的踏荆启路,中联重科如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生产基地,并显示了世界级的产业竞争力,在长沙、上海、西安、香港和米兰等形成了重型机械区域板块。

回顾中联重科过去17年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跃三跳”,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总是在适当的时机迸发,促进着变革和转型,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穿透力。

从滚雪球到跨跃式发展

1992年,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中联重科第一批产品—10台混凝土输送泵终于在敲敲打打中诞生,像一只雏鸟,怯生生地迈出了走向市场的第一步。

20世纪90年代,正是中国市场上国内外品牌争夺最激烈的时候,“国内市场充斥着国外品牌工程机械,其中不乏像卡特彼勒这样的行业大鳄。与其相比国内品牌当时的力量普遍弱小。”中联重科品牌部负责人刘小平这样介绍,“这一点很清楚,我当时作为用户,什么企业都来向我推销产品。中联的第一批10台混凝土输送泵我们采购了两台”。有意思的是,正是这位中联重科首批产品用户之一的刘小平,后来成为公司广东市场销售与服务负责人。“最初产品质量不稳定,我们售后服务人员像消防队员一样到处去灭火,有时客户不给好脸色,我们也只能陪着笑脸说好话。”

“我们靠什么生存和发展?靠不断地研发更适合市场的产品,以及更灵活便捷的服务。”刘小平说。

董事长詹纯新深知培育这个初生品牌的重要性。1994年,为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中联重科一度决定停产整顿半年,很快第二批产品就出来了,可靠性大为提升。

质量差一些,就靠服务来弥补,起步低一点,就依托研发力量来补课,关键是诚信与执着。就这样,中联重科靠着一路小跑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2000年10月,中联重科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以5000万股流通股募集了6.3亿元的发展资金。凭着这笔募集资金公司成功运作了9个项目,实现了大踏步的发展,步入企业发展历程中的第二个阶段,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中联重科逐渐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领军品牌之一。

“说老实话上市之前,中联重科还是家默默无闻的企业,上市让大家认识到有一家叫中联重科的企业。”詹纯新说,“第二个阶段我觉得是改革与发展的阶段,期间我们参与了不少国内企业的改革,例如并购浦沅、湖南机床厂、环卫机械等。这个时候自身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利润由几千万元做到了几个亿,增长将近十倍,同时也完成了内部改造。”

此间中联重科的发展特点可以用跨跃式发展来形容。“你必须默默无闻、扎扎实实地去做,才可能实现跳跃。”詹纯新给出了自己对跨跃式发展的理解。

“中联重科如果说是跳跃的话,从整个发展历程中看,跳跃靠什么呢?例如重组并购,浦沅、湖机(湖南机床厂)和中标三家企业的盘子都不是很大,像浦沅的利润一千多万,湖南机床厂也就是几百万净利润,中标也是一千多万的净利润。这个时候我们对其进行整合,加强管理,配置资源,三年后,也就是在2006年和2007年,整合效应得以释放,一下就实现了几十倍的净利润增长。”詹纯新说。

专家出身的詹纯新对技术的作用认识很清醒,作为一名企业家,还需要从更高的战略层面思考企业的发展。创业之初,深厚的技术功底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这可以帮助管理者深度参与企业。可以说,技术问题在企业初创阶段至关重要,甚至可以直接决定企业的存亡,但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技术因素对决策只是一个参考,影响更大的是企业宏观方向上的掌控能力,这最终决定企业的生命力。

随着上市以后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联重科更注重将自身的技术优势推广到整个行业。

事实上,中联重科成立以来就作为龙头企业引领着整个建机行业的产品创新与技术进步,是我国引进国际行业先进技术的窗口,同时担负着中国建设机械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工作。公司行业技术覆盖率超过75%,并由此每年产生近200亿元的社会效益。

2005年,由中联重科起草的《混凝土泵车》行业标准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审批同意发布,并于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的成功发布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混凝土机械行业混凝土泵车产品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指引,显示了中联重科强大的科研技术实力。

正是在此期间,洋品牌逐渐在中国市场感受到了压力,一些实力稍弱的洋品牌不得不逐步退出了中国市场。眼下中国的工程机械市场,只剩下为数不多的高端洋品牌。可以说,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卓越贡献是分不开的。

长沙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中联重科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这是记者所关注的问题。“正因为当初国家在长沙设立了一个国家级的科研院所,才诞生了中联重科,进而推动长沙形成了这样的工程机械产业环境。”刘小平如此评价。

在实现上述发展的同时,中联重科完成了两大改革:科研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前项改革把一个完全的部属研究院,彻底地融进了中联重科的企业结构中,产业实体蓬勃壮大最终成功吸收整合母体,这在迄今为止的我国科研院所改革中仍是唯一一例;第二项改革是中联重科发展过程中,横向并购了一系列老牌国企,完成了这些传统国企的改制,赋予其新的组织架构和体系,促使其焕发了新的生机。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路面机械网

新闻投稿: 中国路面机械网是工程机械行业主流、权威的传播媒体。中国路面机械网的新闻资讯是百度、谷歌、新浪、搜狐等媒体的新闻源提供者,中国路面机械网所刊登的新闻将同步显示在以上媒体的新闻搜索中。

    
讨论区
查看
查看本文评论
我来评两句
中国路面机械网新闻资讯,专业、权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