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1至8月,我省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2519.88亿元,同比增长17.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5位。企业效益持续增长,前8个月,盈亏相抵后规模工业实现利润312.12亿元,同比增长31.9%,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省38个工业行业中,有36个实现盈利,大部分行业利润实现增长,亏损行业由一季度的4个减少至2个。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成为我省经济工作的重心。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省政府年初便出台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常委扩大会议4月又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全省12个产业振兴实施规划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提速湖南工业的“组合拳”相继出手,确保了我省工业生产高位运行。
着眼长远调结构。我省继续突出重点,培育扶持50个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双百”工程,壮大一批千亿产业,发展一批千亿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千亿企业,打造一批千亿园区,大批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脱颖而出。在机械、石化、食品、有色等行业相继跨过千亿元产值大关之后,今年将再增加轻工行业这一千亿元“新军”。机械行业中,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大步走向世界,让全球同行刮目相看。今年,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三巨头成功实现战略调整,工程机械“龙头”地位牢不可撼。前8个月,中联、三一、山河智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45.8%、45.7%和17%。汽车产业迅速形成并延伸产业链条,引来了众多大汽车企业“加盟落户”,引领中部汽车产业大变局。比亚迪落户长沙,40万辆轿车、5000辆电动大巴、10000辆底盘构成的产业链,将形成年产400亿元的产值;广汽菲亚特接踵而至,年产14万辆轿车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打造。
重视培育创新能力。致力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关键技术和瓶颈技术,工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上半年,全省工矿企业获得专利授权1374项,同比增长55.8%;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9.1%。华菱衡钢的油气用管、大口径气瓶管等专用无缝钢管,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的9600千瓦大功率机车,衡阳特变电工的1000千瓦特高压电抗器等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高科技新产品,成为企业盈利新的增长点,为企业赢得了市场领先的话语权。
追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新型工业坚守科学发展理念。“环保风暴”席卷洞庭湖区,200多家污染环境的小造纸企业相继关停,洞庭湖水变清,“消失”已近20年的江豚重返家园;湘江流域也打响环境保卫战, 一直是长沙上游高污染地区的坪塘污染产业全部退出,湘江水质逐渐好转。目前,全省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明显下降,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上半年,全省电力、有色、建材、石化、钢铁、造纸六大高耗能行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分别下降3.06%、4.26%、14.15%、9.77%、14.12%、13.41%;300家重点用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实现两位数的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