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下的雷沃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对企业来说风险无时不在。正是这份融入企业发展每一个环节的危机感,让雷沃重工上下一心,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培养品牌,调整结构,加强内涵增长,锻造出了真正国际化的企业。
基于这样的危机意识,雷沃重工在企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立足发展实际,早在两年之前,就开始了一系列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方面,2008年8月份,雷沃欧豹265马力洲际版拖拉机量产下线,该产品技术上实现了与欧美主流品牌的完全同步,引领我国拖拉机行业技术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收割机市场上,雷沃重工经过多年研发而推出了大喂入量新型纵轴流联合收割机AF6150成功突破市场,此机型是目前国内第一款喂入量达到6公斤的自主品牌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填补国内空白。同时,雷沃谷神收割机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收割机上加装电脑智能操作系统,配置智能化传感器,采用全新悬挂式驾驶室,可调性座椅、方向盘等人性化设计,使操作更方便,驾驶更舒适,雷沃谷神收获机械其使用信赖度和舒适度足可与国外知名品牌同类型产品抗衡。
目前,在雷沃重工,来自国外的专家常年在此工作,专家们的工作对企业知识结构调整和改变作用是巨大的,而且,专家们长期在这里生活,他们的工作热情,他们认真的态度,他们专业的技能,他们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企业内部职工起到了“身教胜于言传”的教育作用。科技人才引进之外,雷沃重工不忽视在职人员的培养,仅2008年,公司就组织培训学时达3184个。
在持续优化提升产品结构和人员结构的同时,雷沃重工还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多项业务的优化升级。2008年2月份,小型拖拉机业务由德州调整到潍坊,与原有小型农用工程机械业务进行了整合,搭建起了小型农业装备事业部经营平台,仅节省物流成本就达近千万元;5月份,将三轮汽车业务由潍坊调整到诸城,实现了三轮汽车业务与三轮摩托车业务的成功对接,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在实施产业结构外延调整的同时,雷沃重工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内涵升级。国内的拖拉机行业,长期以来,“重头不重尾”(即重视拖拉机主机却不重视配套农具)的现象极其普遍,既制约了我国农机化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拖拉机产品适应性的提高,导致了主机性能的浪费。雷沃重工利用自身主机制造优势,于去年9月与国际农机具巨头雷肯公司合作,为广大用户提供农田作业整套解决方案。业内人士介绍,此举将实现用户收益的最大化,也将打破我国农业装备产业结构的现状,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结构调整的成功带来了业绩增长,2008年雷沃重工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24.7%。2009年1~9月,实现销售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25.2%。
全球化征程
在进行各种结构调整和内涵增长的同时,雷沃重工始终坚持把目光投向全世界,雷沃重工的全球网络化建设始终没有停止过。
“仅满世界卖产品不是全球化,真正的全球化是更加丰富的,它应该是价值链全要素的全球化配置,比如理念、管理、供应链条、产品、网络、人力资源……”董事长王金富似乎总是有着清晰的思路。
早在2004年,该公司就提出了“起步就与世界同步”的创新理念,并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安排。对外与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际著名公司建立了四国四方“国际技术战略合作体”,以此为触角,消化吸收世界前沿技术。对内与中国农业大学等20多家院所产学研合作,实现科研院所和大学的研发资源与企业产业运作资源的嫁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持续不断推出具备国际化竞争优势产品的同时,雷沃重工将海外营销服务网络优势的打造,作为培养企业国际化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将国际市场细化为传统、新兴、发展中三个市场,根据每个市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配置不同的产品和资源,实现对市场的有效覆盖。同时,通过在目标市场寻求合适的代理商或参加国外重大的展会等形式,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经过几年的“真正全球化”建设的努力,目前,雷沃重工已在全球形成了178家营销服务渠道,集信息回收反馈、销售、服务、用户培训及配件供应五大功能于一体的销售网络臻于完善。而且,随着网络化建设的推进,企业订单数量也得以急剧扩大。2008年,实现海外出口3亿美元,同比实现翻番增长,海外业务在业务总量中的比例高到17.2%,比上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