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路面机械网首页
筑路机械分会
筑养路机械
English

[组图]武广高铁将试运营,铁路建设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

//www.lmjx.net 2009-11-24 20:19:20 中国路面机械网 

武广专线的铁轨下没有枕木,无缝钢轨使旅途更快速宁静

建设中的武广专线广州北站本报记者 朱文海 摄

  他山之石

  中国发展高铁条件与日本相似

  珠三角将是武广线最大受益者

  高速铁路在中国刚起步不久,在邻国日本却已有半个世纪的运营历史。日本新干线作为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高铁,其运行之频密、效益之高世界闻名,甚至成为国家“名片”,对中国高铁也极有借鉴意义。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曾留学日本6年,仔细考察过新干线。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认为,中国发展高铁的条件和日本当年极为相似,后者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

  上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京滨、中京、阪神这三大城市群成为带动日本经济的火车头,连接这些地区的东海道铁路只占铁路总长的3%,却要承载客运总量的24%和货运总量的23%,形成修建新干线的直接动力。中国铁路遇到的问题,同样是城市群崛起造成交通需求井喷,现有路网遭遇瓶颈。

  新干线工程上马后,巨额投资马上引起日本国内非议。此时美国已走上高速公路和航空飞速发展的道路,高铁停滞不前,日本国民认为应该跟随美国的脚步,新干线无疑是“极具时代错误的工程”。

  陈建军则认为,日本坚持发展高铁是正确的。“美国人均土地面积大,文化上强调个人主义,汽车工业发达,所以优先发展公路。”日本和中国沿海人口稠密,理应是“铁路先行”。

  “中国是大陆国家,日本是岛国,但两国经济非常相似。”陈建军说,“首先,日本资源匮乏,中国虽说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量很少;其次,中国经济主要分布在沿海三大城市群,形成的区域跟日本国土相似,更适合建设高铁。”

  高铁占用土地少,运输效率是公路、民航的数倍,兼有安全、准时的优点;虽然投资较大,但往往能很快收回成本。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投入运营后,把京滨、中京、阪神城市群纳入“4小时经济圈”,极大地促进了沿线的产业形成;高达3800亿日元的投资虽一度引起国民“炮轰”,但仅用了8年就收回全部投资,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运行良好,并且保持了“零伤亡”的完美纪录。

  继日本的成功后,法国、德国迅速跟进,分别建设了TGV、ICE高铁体系,与日本新干线并称世界高铁三大系统。中国高铁在技术上对三大系统均有参考,沿着引进、消化、创新的道路,构建自主的CRH高铁体系。

  “高铁的效益主要来自网络性,不能单修一条干线。”陈建军说,“我觉得日本新干线的模式值得学习,它不分城际铁路和市区铁路,全部连成一张网。”武广线开通后,其效益会随着高铁干线、城际轨道网络的逐步完善而不断提升。

  陈建军还表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看,珠三角将是武广线开通后受益最大的地区。“高速铁路会促进产业要素的集聚,武广沿线的资金、人才都会向珠三角沿海地区集中,从而提升财富创造的效率。”

  “经济要素的集聚是一定会发生的。需要强调的是,这虽然拉大了地方生产总值之间的差距,但对经济全局是好事。”陈建军表示,财富可以通过政府财政转移、家庭个人汇款等方式,使高铁沿线地区普遍受惠。“我们最终要追求的是个人财富的均等化。”

  技术革命

  从粤汉铁路到武广专线

  铁路建设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

  从南粤广州到华中武汉,早在1896年的清政府时代就开始修筑铁路。由于耗资巨大,这条粤汉铁路修了整整40年才通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落成,粤汉铁路得以北接北京,始称“京广铁路”。经历次改造、提速,京广全线运行时间由90多小时缩短到21小时,作为全国最繁忙、最密集的线路,京广线长时间超负荷运载;

  2005年动工的武广客运专线,新取了一条线路联通南北,所用技术和传统铁路区别甚大:线路不再有道渣、枕木,而是在混凝土结构里“嵌”入铁轨,达到“零沉降”标准,列车驶过时道路不再有轻微震动;铁轨采用无缝钢轨,运行平滑,噪音减到最小;为满足高速度,线路尽量拉直,转弯半径多为8000至1万米……工程从动工到运营,仅仅用了4年。

  从清朝到21世纪,武广两城之间的铁路都成为所属时代的代表;与前辈们不同的是,作为第三代的武广线走到了世界高铁的前列。

  从最早的进口机车,到部分消化高铁列车技术,中国高铁正在创造新的历史。南车集团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完全国产化的高铁列车将于明年上半年正式下线。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高铁竞争”已经摆上大国的台面。武广客运专线作为迄今世界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集中国高铁技术大成,因此也带有几分国家竞争的意味。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曾透露,中国在引进高铁车辆技术时采用“战略买家”的策略:明确只由四方股份和长客股份两家与国外厂商谈判,避免本国企业互相抬价,以“中国铁路独一无二的市场优势”取得主动权,促使国外高铁列车巨头转让技术

  此外,“战略买家”也使中国成为高铁技术输出者。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纪嘉纶表示,由于国外高铁技术分散在多家大企业手里,难成体系;而中国的高铁技术由铁道部统一进口,通过消化、再创新,形成自己一套技术体系,便于一揽子出口。

上一页  [1] [2]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新闻投稿: 中国路面机械网是工程机械行业主流、权威的传播媒体。中国路面机械网的新闻资讯是百度、谷歌、新浪、搜狐等媒体的新闻源提供者,中国路面机械网所刊登的新闻将同步显示在以上媒体的新闻搜索中。

    
讨论区
查看
查看本文评论
我来评两句

专题栏目

更多
中国路面机械网新闻资讯,专业、权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