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光董事长首先在发布会上致词,他说,这次战略发布会的召开,标志着潍柴发动机板块打造千亿级动力基地战略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潍柴在进入世界500强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一步。过去十余年,潍柴在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共同支持下,坚持自主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产品经营、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市场拓展领域,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确立了潍柴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今天的潍柴发动机板块,已经形成了四大竞争优势,即全球领先的规模制造优势,独一无二的资源协同优势,与国际接轨的工艺装备优势,覆盖多元市场的品牌优势。但居安思危,我们在欣喜于成绩的同时,也时刻在反思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010年,发动机市场需求持续火爆,受制于企业产能,我们没能及时、足量地满足市场需求,或多或少给客户带来一定损失。基于这样的反思,我们对市场做了深入分析调研,认为未来5—10年将是潍柴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市场需求仍会持续增长。
谭旭光董事长强调,为抓住这一机遇,更高效地满足客户需求,潍柴发动机板块确定了未来5—10年的产品规划、市场规划、技改规划和供应链发展规划,我们将以打造千亿级绿色动力基地为奋斗愿景。潍柴发动机板块的目标是: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2015年达到800亿元,2020年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球第一,拥有核心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通用动力提供商,坚定不移打造千亿级绿色动力研发制造基地,为股东、客户、供应商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将以做全系列、全领域动力提供商为发展使命,使潍柴发动机板块形成排量涵盖4—54L,功率覆盖45—10000马力的产品格局。将潍柴打造成为全球首家高速大功率发动机产能过百万台的动力提供商,成为在全球交通运输、工程设备动力领域中的重要一极。我们将以持续的技术改造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着眼于未来发展,我们将依托潍坊和重庆两大生产基地,全面提升各系列发动机产能,实现150万台生产能力。我们将建立协同发展、高效运转、规划一致的供应链体系。为支撑起150万台发动机制造,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供应链体系,继续强化与功放的协同,不断发展战略供应商,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供方集群,形成统一的战略规划,建立统一的工作标准,实现利益分享,让合作伙伴充分分享潍柴发展的成果。
谭旭光董事长的致词,博得全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集团总经理孙承平,执行总裁孙少军、张泉,总裁助理任冰冰分别围绕打造千亿级绿色动力研发制造基地实现150万台大功率柴油机产能这个宏伟目标、从市场、技术、技改、供应链等不同角度,向大会报告了战略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潍柴这一规模空前的规划中,“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潍柴集团投资将达到150亿元,在未来5—10年中,在潍坊地区构建起两大发动机生产制造基地——以生产4—12升高速柴油机为主的高新工业园制造基地和以万匹大马力中速柴油机为煮的滨海工业园制造基地。并以潍柴发动机为中心,打造关键零部件的卫星产业集群式生产制造基地。规模之大,直指全球首位。
在以上两大基地的基础上,潍柴集团将着力打造三大业务平台,建设成中国顶级、世界一流的研发试验基地。充分利用集团的战略资源,打造成为行业内不可替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总成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以此为契机,缩小与国际一流发动机制造商的差距,并成为中国商用车和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的重要提供商和行业领跑者,建成新能源平台;突破以电控、后处理等为代表的内燃机核心技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建设电控研发平台。
长期以来,特别是自去年10月份以来,潍柴各类发动机市场需求持续火爆,一直处于“一机难求”的状态,预计今年1~6月份销量,相当于去年全年水平。在仔细分析了国内重卡和工程机械等市场的发展状况后,并综合考虑了我国社会发展趋势,结论为在未来10年终,国内对大中排量发柴油机的需求量将呈高位运行态势,这为潍柴发动机业务做强做大奠定了基础。以重卡市场为例,现有重卡客户的产能已达150万辆,到“十二五”末将突破300万辆。如果按潍柴现在近40%的市场占有率计算,5年后的市场需求将达到120万台。基于这种认识,潍柴制定了“5810”战略。行业市场资料同时显示,在“十二五”期间,客车、工程机械、船舶等市场都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成倍增加。
基于以上科学分析,潍柴千亿级绿色动力研发制造基地暨150万台大功率柴油机战略规划应运而生。
发布会前,全体与会代表在执行总裁张泉的陪同下,参观了工业园等正在建设的各个项目。众多的技改项目预示着潍柴未来的发展规模,为潍柴今天的战略规划作了生动的铺垫,与会者都对潍柴的大手笔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