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路面机械网首页
筑路机械分会
筑养路机械
English

三一的风电攻略

//www.lmjx.net 2011-1-5 9:03:47 中国路面机械网 
        三一在强手如林、产能过剩的风电行业展开一场雄心勃勃的攻势,这是一场比拼自主技术与产业链整合能力的持久战。没错,三一纵横工程机械世界的能力无可置疑,但在相对陌生的风机制造产业,它做大的胜算有多大?

  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是三一回龙观产业园所在地。一个寒冷的冬日上午,两个中年男人参加早餐会归来,穿越空旷的工厂,走进各自的办公室。

  这两个男人,一个叫毛中吾,另一个叫吴佳梁,他们分别是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因大胆的创业精神和宏大的产业构思闻名于三一集团。此时,在距回龙观产业园三十公里之遥的南口产业园,一个堪称国内最完整产业链的风电设备生产基地即将投产。从2011年2月开始,这条产业园每年可实现1000台3兆瓦以上风电机组的制造。“未来,我们将两条脚走路,不仅拥有完全自主研发的世界主流技术路线的双馈型风机产品,还将发展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直驱风机技术。”毛中吾透露。

  目前,风电产业投资过剩,行业洗牌山雨欲来,但三一电气却并没有因此而放慢产能扩张的脚步。自2008年6月第一台风力发电机实现并网发电以来,三一电气至今已累计安装了超过300兆瓦的风机。2009年,三一电气营业收入不到3亿元,预计2010年三一电气的销售额将超过15亿元,全年电气新增装机容量,有望在国内风机制造商中跻身前十。

  毛中吾和吴佳梁在2004年创办的三一重装如今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煤炭采掘设备生产商,2009年底,它以“三一国际(00631.HK)”之名在香港上市,成为三一集团旗下第二家上市公司。它的上市,廓清了一直困扰着三一集团“资本市场通道过于单一”的质疑。未来,三一集团的目标是成为像通用电气一样的全能企业,而专门生产大功率风电机组的三一电气是三一集团扩张中一枚举足轻重的棋子。

  利用自主研发带来的后发优势,跳过3兆瓦到5兆瓦之间的中间产品,直接抵达6兆瓦和10兆瓦超大型风机——这是三一电气正在启动的大胆计划。他们还有一个在业内看来更“狂妄”的计划——三年后的2013年,三一电气要实现300亿的销售额,从而进入中国风机制造商的“第一方阵”。

  但从2010年下半年起,中国兆瓦级风电机组投标价格已经跌至一线厂商的成本区域,导致数十家中小型风机制造商变得难以为继。在风电行业利润日薄、厂商面临洗牌之际,三一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能成为现实吗?

  逆势扩张

  在云南省沪西一片名为李子箐的高原上,白色的风车森林远在数公里外就清晰可见。

  这里是云南中部最大的风力发电场之一,30多座风力发电机全部来自三一电气,分布在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矗立于高高的山岗村落之间,规划的发电能力有100多兆瓦。

  在国内资源较好的风电场基本上已被瓜分得差不多的情况下,类似于李子箐这种风资源在部分开发商看来较贫乏的地区,如今也变成了风电资本争相角逐的“香饽饽”。

  “风电是一场比拼技术与整体实力的持久战,我们进入时间较短,首先应该考虑生存下来,再图做大。”毛中吾说。2010年8月,三一电气绕开与华锐、金风、东汽等国内一线风机厂商的厮杀,而选择在被他们忽略的南方省份低风速地区另辟蹊径。目前,三一电气仅在湖南、云南两省就斩获了近百万千瓦的装机供应合同,该公司开发的2兆瓦超大风轮的机组是针对中国低风速地区开发的产品——通过更大的叶片捕获更多的风能,从而额外提高了12%的发电效率。“这样一来,很多以往没有开发价值的风资源也变成了具备良好回报率的投资项目”。

  三一电气高层明白,要想于2012年在风力涡轮机生产领域达到第一梯队,就必须转变传统风机厂商的业务模式。近期,三一电气动作频频,其战略意图除新增装机容量外,同时维护产业链条,积极争夺风资源,以此来介入风电场的建设和资本运营。

  据了解,利用三一集团的资源优势,三一电气近期在河北近海、新疆和山西等地获得近1000万千瓦风资源开发合作权,以此作为基础,三一正在筹划建设新疆、山西、湖南等新的风机生产基地。近海风电项目将安装三一电气最新下线的3兆瓦海上机型和尚处在研发阶段的6兆瓦风机,并将实现他们从风机制造到海上风电快速施工安装一体化的设想。

  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2010年9月1日下午,三一电气的5台2兆瓦双馈风机首次出口美国Ralls风场。Ralls风场位于美国德州西北部,计划今年实现装机5台,明年年初并网发电。这个合作,将成为有史以来我国出口到美国,同时也是出口到海外单机功率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这是我们的第一步。我们希望销售出去,接受市场的检验,并积累经验”。吴佳梁透露。

  三一电气计划2011年向南非和越南出口风机。按三一的规划,三一电气将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三一高层不愿具体给出进入欧洲的时间表,只表示,现在很难预测公司能以多快的速度做到这一步。

  在未来3至10年,风能可能是唯一可以与化石能源在发电成本上相抗衡的清洁能源,而中国成为风电大国将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说,伴随煤炭等化石能源价格的上涨和风力发电的成本继续降低,在未来几年当风能发电的成本再适度降低点,便具备了与煤电竞争的条件。

  反“轻资产”

  2010年下半年,国内多个风电场出现了着火的事故,更严重的是,大批量的风机因质量问题而相继倒塌,引起了业内不小的地震。

  风机制造商虽然是风电产业链中最大的受益者,但频频发生的事故,让“风驰电掣”发展的中国风机制造业悬在空中,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和产业大讨论。

  “这两年,光所谓整机制造商就有七八十家,但绝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核心和关键技术,不光是设计方面,还包括关键设备的制造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前副校长倪维斗对《能源》杂志说。

  在吴佳梁看来,国际风电技术是在气候温和、环境优美、电网稳定的欧洲沿海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的气候和环境相差迥异,众所周知,中国南方高湿度冰灾频繁,而北方的“三北”地区年正负温差高达近80度、部分季节风沙暴虐,加上电网不稳定、风资源好的地区大多在电网末梢——不考虑这些因素就大规模使用欧洲的“原生态风电技术”,再加上很多风机企业制造流程粗糙、不注重标准化,已经在整个风电产业留下了大面积的事故隐患。

  根据这一行业发展现状认识,三一电气自创立之始,就确定了全产业链的自主研发技术之路。从增速器、发电机、控制系统、叶片到回转支撑系统,三一均依托自身强大的制造基础和研发团队进行攻坚。不可否认,坚持完整的自主研发之路让三一在一定时期失去了部分市场机会,但却以此积累了厚实的后发基础。更重要的是,掌握风机整体与核心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并非高不可攀,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重工企业,三一集团在各类重型装备研发与制造上积累的丰富经验,让三一电气受益匪浅。依托这种工业“重基因”,能让三一电气从容地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全产业链的产品线,是对时下在风电制造业流行的近乎泛滥的“轻资产模式”的一种拨乱反正。轻公司或者轻资产的运营,这种模式因“船小好调头”,而备受资本市场的追捧。不可否认,在中国风电发展初期阶段,大部分公司包括现在一些知名的制造商轻装上阵,采用这种概念性的模式,取得了昙花一现式的成功。

  然而,对属于重型机电制造的风机产品而言,这种模式会给投资商带来巨大的运营风险。吴佳梁认为:“船小好调头也可以理解为船小好逃跑,轻资产结构对搞重工业而言是极大的危害,留下的隐患是巨大的。”吴佳梁谈到前几天一个举步维艰的小型风机企业希望三一电气收购时颇有感触,“很多企业急功近利,建一个甚至是租一个空壳子厂房就开始搞风电,但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就跑,如何承担起20年的责任?”

  作为国内风电制造业少见的“技术型”总经理,吴佳梁认为,“在一段时间里设备制造商确实有利可图。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民营企业等纷纷上马,依靠买来图纸,进口若干个关键部件,就拼凑起来了。但是,用图纸照猫画虎与真正用自己的技术做是两回事,如同早年电脑的兼容机,曾经风光无限,现在早就找不到了,问题是风机不是电脑,不是一个买回来就差不多准备淘汰的东西,最低20年使用寿命,企业早就找不到了,服务谁来做?大部分甚至完整的技术图册都没有了,服务如何做?”

  吴认为,一种急功近利的情绪正笼罩在风电行业之上,缺乏核心技术,动辄分环节外包零部件制造,风机制造商在获取暂时成功的同时,却离掌握核心技术越离越远。而轻资产的泛滥,使得产品质量因外包环节多少存在的疏漏不断放大,从而也为行业发展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从风电行业轻重资产布局模式这个层面上来重新审视三一电气的全产业链,也就更能理解这群重工制造者对待品质和技术的态度。

  吴佳梁说,“目前,我国所谓80多家风电设备生产企业,大部分产能处于闲置状态。形象工程和不切实际的轻资产运营,将会严重影响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要想风电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开发自主技术,形成自己的设计制造体系”。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路面机械网

新闻投稿: 中国路面机械网是工程机械行业主流、权威的传播媒体。中国路面机械网的新闻资讯是百度、谷歌、新浪、搜狐等媒体的新闻源提供者,中国路面机械网所刊登的新闻将同步显示在以上媒体的新闻搜索中。

    
讨论区
查看
查看本文评论
我来评两句
中国路面机械网新闻资讯,专业、权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