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路机械分会
筑养路机械
English

三一重工海外画图 逼近凯雷后院

//www.lmjx.net 2007-10-10 10:03:01 中国路面机械网 

       海外扩张之路:逼近凯雷后院

  “国内机械巨头将目光引向海外是迟早的事,三一重工在这方面算是走得比较早的,对工程机械这个强周期性的行业来说,加强海外业务的拓展和扩张也许是化解和避免周期性波动的最好方法。”某证券人士如此分析三一重工的海外扩张。

  如今,三一海外业务覆盖全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目前,三一拖泵、泵车、旋挖钻机相继获得CE认证,取得了进入欧美市场的国际通行证。三一重工在国际市场上逐渐步入成熟期。三一重工在保持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国际销售成倍增长,2006年全年出口收入4.77亿,2007年上半年出口收入已经达到5.11亿。根据三一集团的规划,到2010年出口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将提高到30%以上。

  在海外营销取得大的进展进出上,三一重工海外扩张计划开始逐步实施。

  2006年11月23日, 三一与印度马哈拉斯特拉邦政府签订了三一普纳投资协议,按照协议,三一将在该地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工程机械制造基地。这是截至目前中资企业在印度最大的一笔直接投资。这一项目还牵动了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心。当时,正在印度进行国事访问的胡锦涛嘱托出席这一投资项目签约仪式的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请转达我对这个项目的特别祝福。”

  今年9月12日,三一重工在美国建工程机械制造基地项目。这是目前中国在美国投资建厂的第一家机械制造企业,也是目前湖南省在美国的最大一笔投资。

  目前,三一重工已计划将其在海外投资建厂的第三站设在比利时。

  如果说股改成就了梁稳根,那么凯雷收购徐工案成就了向文波,也彰显出三一海外扩张的急促。

  就在凯雷收购徐工机械等待管理层审批的关口,三一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从2006年6月起,在自己的博客上连登数篇文章,直指凯雷重组徐工一事,由此引发了一场外资并购风云的大讨论。

  美国知名投资基金凯雷拟出资20亿元收购徐工机械82%的股权,却遭到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的公开指责。对于徐工为何不能被外资收购,向文波提出了四大理由:一是徐工从事的是中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不能被外资收购;二是徐工从事的是国家战略产业,不能被外资收购;三是为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徐工不能被外资收购;四是转让价格太低,徐工不能被外资收购。向文波认为,区区20亿人民币,收购拥有年销售额170亿、两大主导产品占了中国市场份额的50%、资产超过100亿、年增长超过5%、拥有巨大市场前景和品牌优势的徐工,是不合理的。

  凯雷在2004年9月29日提交的入股徐工机械的二轮标书。该“标书”曾经对徐工的报价进行过预估,并对公司的未来走向有过明确的定义。当时,徐工改制方案变动了几次,曾经想引入三家股东,并不是一家控股。也许是迫于凯雷的压力,最后变成了凯雷一家控股徐工。 向文波表示当时三一也非常希望控股徐工。

  2005年10月25日,徐工集团与凯雷在南京签订了《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和《合资协议》,凯雷将以3.75亿美元持有徐工集团全资子公司徐工机械85%的股份。本以为历时两年多的改制终于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可却陷入两难境地。

  2006年10月,据《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之修订协议及《合资合同》之修订协议,凯雷徐工将拥有徐工机械50%的股权,徐工集团仍持有徐工机械50%的股权,徐工机械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但是,审批迟迟没有结果的背后,各方利益团体之间尚未最后达成一致,发改委、地方政府、上下游企业等。毕竟作为国内同行业的龙头,徐工的国有属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场并购无法一帆风顺,而会一波三折。一旦达成一致,这起并购案将随之告罄。”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今年6月4日在北京召开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新闻发布会上说,尽管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投资中国某建筑设备公司面临一些困难,但中国仍承诺引进外资。

  2006年,三一重工披露,三一集团准备向国资委等部委和江苏省政府、徐州市政府递交《关于请求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的报告》。向文波再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也说,三一收购徐工不是意气之争,也不是单纯的利益之争,而是战略之争。三一是不会放弃收购徐工。

  相关人士分析,三一收购徐工会更加增强自己的地位,在海外扩张上会更有底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讨论区
查看
现在有 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我来评两句
专题栏目
最新资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中国路面机械网新闻资讯,专业、权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