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路面机械网首页
筑路机械分会
筑养路机械
English

"80后"民营企业的声音 梁稳根和他的三一

//www.lmjx.net 2007-11-8 9:32:18 中国路面机械网 
       三一的前身湖南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成立于1986年,从时间上看,是个“80后”企业,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创业在这个历史时期。    
  人们在谈论“80后”的年轻人时,“自私”、“漠然”类负面字眼占了多数。而“80后”的民企也是一样:初期,他们习惯于略带盲目地实干,同时,又习惯于和媒体、公众保持距离,给人留下相对低调、沉默的印象。    
    而三一却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反常态,毅然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个声音卷裹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急切地向政府、媒体、人民阐述自己的观点。
  梦想的民族性解释
  关于梦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很多“80后”的企业谈及梦想时,往往和过亿的业绩、海外上市,或者成为行业领军这样相对现实性的理解结合在一起。而三一的梦想则稍有不同,粗一看还颇为“老土”:自强不息,产业报国。    
  三一董事长梁稳根,在22年前因为离开国企洪源机械厂,背上了“心无国家”、“满身铜臭”的恶名,不仅被除名,甚至失去了在很多人眼里极为宝贵的城市户口。当时的梁稳根并没有一个成形的创业理念。    
  几经起落,梁稳根终于树立起了“三一”的品牌。而三一的快速发展也证明了梁稳根当初的决定并不只是匹夫之勇,虽然在大学读的是材料专业,但是对管理的浓厚兴趣让梁稳根在建立三一之前已经具备了充足的理论准备。如今的三一,已经成为总资产59.17亿元,净资产26.47亿元的大型重工企业。    
  在研究和采访三一的过程中,一次重要的战略转型非常引人注意:三一成立6年后,产值已经从第一桶金的8000元,跃升至1亿元。而就在这个时候,梁稳根作出转型装备制造行业的决定。进入如此巨大的产业,同台竞技的大多是世界500强企业,这个决定似乎过于莽撞。但是在梁稳根的心里,除了战略思维的突破之外,“产业报国”这个梦想一直植根于三一发展脉络中。    
  在三一的内部材料中,记录了梁稳根这样一段话:欧、美、日的工业化进程造就了上百个世界500强,仅工程机械制造业,美国就有3个,最大年销售额300亿美元!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6倍、日本的10倍;国土面积比美国大30万平方公里,日本仅相当于我们中国的云南省;中国的工业化远没有完成,城市化水平不到40%!    
  这段话体现了梁稳根的发展思路:企业发展单纯依靠引进,就只能跟在别人的脚印后面走;国家也是一样。三一的梦想,是将自身企业发展与国家的需要捆绑在一起的。综观三一的项目建设,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几乎每一个重点研发的项目,都能填补一项国家空白,哪怕这个项目在短时间内并不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
  “自己来”的使命
  与其他企业的大事记不同的是,三一的大事记里,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这样几个字眼:世界纪录、第一、首次。从1994年开始,几乎每一年都会有这样的字眼出现。这样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在国内的制造类企业中是不多见的,这也成为世人所公认的三一制胜“法宝”。    
  每一个实地去过三一的人都会发现一个现象:三一人喜欢“自己来”。    
  三一研发的产品跟踪监控系统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套系统本来是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研发的,但由于产量不大,最终西门子退出合作,于是,三一便很自然地开始“自己来”。现如今,这套系统已经成为国内最为先进的多功能监控系统,同时,由于其开放性很强,并且做到了与客户的即时对接,形成了重工类企业差异化服务的典型案例。    
  窥一斑而见全豹。三一的自主创新意识来自于一种很朴实的“自己来”思想。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引导下,三一本能地不愿意在核心领域内引进外企的现有技术。    
  而这种思想,也体现在三一的人力资源建设上。三一执行总裁向文波说:“有人说三一的人才都是别人那里偷来的。我可以担保,除去正常的人力资源流动外,三一从没从别的企业挖走过一个成熟人才。”既然不是靠挖,那么就只能“自己来”。    
  “本科生月薪3000元,研究生6000元”,三一的工资标准常为人称道。不过三一除了高福利和股权激励,更有一套独特的“帮助员工成功”理念。    
  向文波曾对三一的三大理念做过具体阐述:“品质改变世界”是最高目标,“一切为了客户”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帮助员工成功”是前两者的基本条件。目前,三一已建立了营销、研发、服务、技工、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培训体系。2006年平均每月组织各类培训班15个,培训人员1000余人,全年共培训员工2万余人次。内部培训之外,“送读”也是三一的一个亮点。管理、研发、营销等方面的优秀人员被送往各大院校研读MBA、EMBA、工程硕士,一线的优秀工人被送往高等院校学习。至今已有200余名员工接受了“送读”深造。    
  自主创新“自己来”,人力资源也是“自己来”。三一这种颇为自信、独立的精神,正好与当下的“80后”一代不谋而合,因为他们都知道,只有拥有“自己来”的使命感,才能走出与前人截然不同的道路。
  “80后”的责任感
  世人对“80后”一代年轻人最为集中的批评,就是“责任感缺失”。而针对“80后”企业,这批评似乎也同样适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环保、诚信、质量等问题,都将矛头指向了正处在“发育期”的民企。整个社会都在关注民企的责任意识。
  “在经济社会中,企业要追求利润,但还有比利润更重要的,那就是社会责任。”梁稳根说。    
  在这方面,“股改”这件事,更能体现三一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    
  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顺利得到流通股股东的通过,成为“中国股改第一股”。但是,在正式上市之前,由于对非流通股股东让利不够,股改面临出乎预期的阻力。此时的梁稳根明白:“中国可以没有‘三一’,但不能没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相对于推动整个资本市场改革的进步而言,企业自身利益的得失微不足道。”在新的方案中,由每10股赠送3股并补偿8元,改为每10股赠送3.5股补偿8元,即由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按持股比例共支付2100万股公司股票和4800万元现金对价。    
  极具魄力的举动使得三一重工股改方案以93.44%的高赞成率顺利通过。之后,梁稳根又通过“回购”削除了股价迅速下跌带给投资者的负面影响。此次股改,三一承受了账面上的损失,成为首批四家企业中股改最为成功的企业,带来的结果,不仅是自身股价的一路上扬,更是为整个国内资本市场开了个好头。
  截至发稿前,三一已正式与美国乔治亚州政府签约,在桃树城投资6000万美元、征地1600亩建设三一美国研发制造中心。公司将通过在美国建设生产基地,进一步辐射加拿大、墨西哥市场。这次签约,意味着三一已经倔强地挤入重工企业林立的北美市场。    
  笔者相信,民营企业将受到党和人民的密切关注。本文提及的“80后”民营企业,在他们身上,或许和“80后”年轻人一样,仍然留有未成熟的稚气与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    
  毕竟,固执倔强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能成大气。
讨论区
查看
现在有 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我来评两句
专题栏目
最新资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中国路面机械网新闻资讯,专业、权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