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制胜的法宝
在古希腊神话中,阿喀琉斯刀枪不入,而脚后跟却是致命的弱点。战争中,当箭射中他的脚踵时,英雄的胜利和生命就此终结。神话的悲剧发人深省:一处小小的弱点,或许会带来致命的伤害。“阿喀琉斯之踵”--------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落后,已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的产业优化升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就是创新。
创新,是企业家和企业最需具备的特质。在詹纯新看来,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是要有眼光,要看得比别人更远,二是要有魄力,坚忍而执着,三是要不断创新,整合资源,为我所用。中联重科正是牢牢掌握了“创新”这一中国工程机械装备业的发动机,继而将这一发动机变成整个“装备中国”的推进器。耕耘者,守望着收获;当詹纯新承诺了收获时,所有研究人员的勤劳与智慧的阀门也就从此打开。然而,这一强大的活力,如果没有合理的导向,最终也会如涌入沙漠的河流,被渗透到地底深处。
中联重科的第一个产品是混凝土输送泵。当时这个产品的市场格局是海外特别是德国品牌占有中国市场95%的份额,国有品牌仅占5%。中联重科对这个混凝土输送泵的开发,就定位在与海外品牌的直接竞争。
1994年,詹纯新参加了在德国柏林召开的国际重型机械博览会。从此以后,德国就成了他心仪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他心目中最美的风景!不是科隆大教堂,不是莱茵河沿岸的风光,也不是慕尼黑啤酒节的狂欢。 他心目中的风景,是那具有神秘力量的机械,他要解开“德国制造”的所有奥秘!然后,将其有机地嫁接到“中国制造”上去。
这就是中联重科的“高位嫁接”!
有的人追求的是一步一步地去达到一个高度;有的人首先询问世界的高度,然后将此作为自己的出发处。
詹纯新无数次德国之行,就为问鼎于世界。
中联自行设计的第一代混凝土输送泵面市后,市场反应不错。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有人主张:趁着市场走俏,边生产边改进。
詹纯新的指令是:“停止生产,重新设计”。此后他的“高位嫁接”理论发挥出巨大的效应:对海外样机的解剖,使中联重科对竞争对手了然于心!
但这一次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为了超越。
中联重科第二代混凝土输送泵终于设计出来了:在主要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媲美的基础之上,单一性能超越了国外同类的产品!
时光到了2004年,中国的混凝土输送泵市场格局是: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占有95%,海外品牌占市场的5%。
这是个江山易帜般的传奇!
传奇就在一个以研究院为背景的中联重科发生的。
中国一提到研究院,就令人想到图纸;一提到研究人员,就令人想到超凡脱俗!
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在中联重科的创业之前,也是以卖图纸为主业的。为什么一个国家唯一的专业对口的建设机械研究院会在九十年代举步维艰?
原因之一就是各工程机械制造厂为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相应加强了自己的研发力量。但更重要的是各类作为国家事业单位存在的研究院,没有通畅的将成果产品化进而商品化的途径。
这一途径的铺设,需要有动力性的因素。成果产品化之后的利益分配模式,是这一途径延伸的最为强大的动力。
中联重科为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成果产业化提供了市场化的平台,并以企业化的机制来加以保障。科研与产业通过市场形成了一条金色的纽带这就是中联重科的2006年:
世界第一台采用热风循环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综合式复拌机在中联重科下线;
中联重科造出我国最大激振力压路机YZ27;
我国最大吨位QUY600履带起重机在中联重科诞生,彻底打破我国大型液压履带起重机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世界首台路缘清洗车在中联重科问世;
中联塔机创下国内塔机单项产品出口最大单;
……
市场就这样一个又一个地被“首台”们唤醒。
企业利润连续十多年的增长平均超过60%;
企业对科研的投入超过销售额的5%;
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由一个气喘吁吁的市场追赶者,经由中联重科的反哺,已经成为一个潇洒从容的产业市场引领者。
中联重科因长沙建机院的历史积淀与人事高地而保持着强大的研发力。已然成为中国建设机械标准的生产者,是国家178项建设标准的制定修订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