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路面机械网首页
筑路机械分会
筑养路机械
English

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体制机制创新调查报告

//www.lmjx.net 2008-8-4 9:17:30 中国路面机械网 
   “体制机制创新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得以较快发展的根本。目前国内的工程机械企业各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尽管它们体制创新形式各异,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企业发展与员工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地位真正实现。”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俞琚说。

    中联重科:“经济”与“科技”终于亲密握手

    从1992年8名科技人员筹资50万元创办公司,到2006年底发展成为总资产80多亿元、净资产20多亿元的工程机械行业强劲品牌,中联重科的发展,为“好体制解放生产力、好机制铸造强品牌”作了最生动的诠释——
    1985年,中联重科第一大股东——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被列入第一批改制的科研院所。“国家要‘断奶’,科研院所如何谋求生存之道?”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纯新回忆说,“逐步削减‘事业费’后的建机院开始以研究所、研究室为承包单位,对外有偿转让科技成果。但这种模式弊端凸显:院整体研究实力和集成攻关协作度下降,短期行为明显;图纸卖来卖去,价格越来越低,科研发展没有后劲。”

    “守着堆积如山的科技成果,过着紧巴巴的穷日子。搞科研的全然没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感觉。”时任副院长的詹纯新终于坐不住了。1992年,他牵头与其他7人筹资50万元组建了中联公司。成立仅一年,公司研发的混凝土输送泵就赢得市场认可:1993年盈利300万元。

    上世纪90年代初,民营企业大举进入工程机械行业,给中联不小的压力。“必须谋求上市,上市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公司人才、品牌、资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给科研院所带来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和机制创新。”詹纯新说。

    2000年9月,由建机院、中标公司等作为发起人的中联重科成功登陆深交所,专注于工程机械的中联重科体制和机制实现了“脱胎换骨”。2006年,中联重科相继公告了收购建机院土地、设备以及浦沅集团相关资产等“一揽子”收购议案,公司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

    徐工集团:实现“松散型”到“集团化”转变

    作为工程机械行业里的“老大哥”,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地方的两个小型机械加工企业,后转产汽车起重机和压路机。1989年,徐工将三大主机厂和一个研究院合并,并整合了基础零部件厂,完成了集团公司的实体化运作。

    这种从松散型向集团化的转变,实现了全集团发展规划、生产经营、制造资源、人事管理等方面的集中统一,徐州工程机械发展从此具备了整体优势。1998年,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集团整体改制成为国有独资公司,着力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路面机械网

    
讨论区
查看
查看本文评论
我来评两句
中国路面机械网新闻资讯,专业、权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