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路面机械网首页
筑路机械分会
筑养路机械
English

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体制机制创新调查报告

//www.lmjx.net 2008-8-4 9:17:30 中国路面机械网 


    “作为国家首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徐工集团通过不懈地改革改制,精主干、剥辅助,聚主业、去枝杈,转机制、增活力,强化精益管理,摒弃粗放经营。”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介绍说,近几年徐工完成了56家中小企业的改革改制,涉及资产近20亿,另外注销了100多家小公司,使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的核心业务明显强化。

    在广泛学习吸收世界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依靠集团整体资源平台,徐工对下属上市公司徐工科技股份公司进行了整合再造,实施“瘦身轻装一体化”运作,为其更快发展提供了条件。

   好机制换来新活力。由于核心能力的提升,从1989年成立时的3.3亿元规模到2003年超过100亿元,徐工集团用了14年;2003—2006年,徐工仅用3年时间便实现了100亿元到200亿元的跨越;2007年,徐工资产由200亿元跨至300亿元。19年时间,徐工资产增加了100倍。“徐工要继续克服体制改革的各种困难,践行‘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价值观,坚守‘充分开放,以我为主’的合资合作原则,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对于徐工的未来,王民信心满怀。

    杭州叉车:“渐进式”改革换来“跨越式”发展

    “不进行持续改革,就没有现在的杭叉。通过3次改制,杭叉已建立能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机制。”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礼敏说。

    2000年,杭叉将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整体改制为职工持股会控股、经营者持大股、国有资本参股的有限公司。后来,杭州市出台政策,要求“人人持股”的首批改制企业,由经营者收购员工的股份,解决人人持股的“大股饭”问题。2003年,杭叉在确保“人人持股”的一般员工利益前提下,在高、中层经营管理骨干中视责任和风险大小进行增资扩股,并进一步改制成立了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次改制,克服了“大股饭”的弊端,强化了公司核心层的决策权,公司进入持续发展期。

    从2005年开始,企业持续高速增长,经营规模不断扩张,第三次改制的时机到来了。杭叉对规模较大的控股子公司,通过经营管理骨干增资持大股,扩大注册资本;对杭叉下属的进出口分公司、效益较好的内销分公司,改制成由母公司控股、经营管理骨干持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对市场规模较小的其他内销分公司,则改制成由经营骨干控股,或买断,或由当地经销商经营。这次改制,进一步增强了经营管理骨干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杭叉的改制成功,贵在能抉择时机,采用了渐进的方式,最终惠及了员工。这种渐进式改革换来的是企业跨越式发展。”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茅仲文说。赵礼敏告诉记者,目前,杭叉产品已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75%登陆欧美主流市场,出口达到公司销量的30%左右,成为目前我国最大的叉车出口基地。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路面机械网

    
讨论区
查看
查看本文评论
我来评两句
专题栏目
中国路面机械网新闻资讯,专业、权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