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混线再制造。
中国工程机械集团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中最早从事再制造的企业。早在2005年,该集团就尝试围绕其主导产品平地机开展再制造业务。通过对回收的平地机进行分解、拆散及逐一测试,该集团发现其中70%的零部件可以进行再利用和再制造。
在对发动机再制造领域,中国工程机械集团主要采取外包形式,委托山东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承担再制造,其它部件则由该公司有针对性地独立完成功能恢复即再制造的工作流程。然而,由于再制造项目仅局限于样机的试制阶段,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全都在新品生产区域尝试开展再制造业务。
相关专家表示,再制造的生产流程与新品的生产流程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显著的差别,导致前者在生产线上的效率不易充分发挥。为此,该公司计划在年内设立专门的再制造公司,通过独立经营探索小批量生产平地机的再制造产品。
其三,大修工厂。
据介绍,大修工厂这种生产方式主要受到经销商的青睐。不可否认,经销商从事再制造业务的优势是熟悉市场和客户,经营能力较强,其项目外包及部件采购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南京钢加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家企业。
在日本,包括日本小松和日立建机在内的诸多厂商,纷纷设立专业的工程机械再生厂。他们通过开展工程机械再生经营,以拓宽经营门类,缓解因新机销售不旺造成的业务量下降危局。受之影响,作为日本小松挖掘机和小松山推在江苏和新疆的总代理,南京钢加对再制造的认识与接受在业内同行中相对超前。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涉足工程机械领域以来,南京钢加目前已经拥有职工1500多名,年销售各种工程机械2000多台(套),年销售额达10多亿元。随着销售量的增长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该公司近年来累计向所属大修工厂投资8000多万元,用以提升市场的后服务功能。
在南京钢加公司大修厂的180多名职工中,超过50%的职工工龄达到10年,这些职工技术能力全面,并且具备各种类型挖掘机的翻新恢复技能。据统计,该公司每年可翻新挖掘机100多台,且对翻新产品实施严格的质量保证制度。不仅如此,南京钢加公司还是康明斯发动机的特约维修服务商,并已开始尝试平地机等其他工程机械的再制造业务。
此外,日立挖掘机在江苏的代理商嘉丽公司、现代挖掘机在江苏的代理商恒日公司纷纷表示,今年内计划在所属大修工厂既有规模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以拓展工程机械再制造业务。
由此看来,凭借对工程机械后服务市场的特殊敏感、对产品及用户的熟悉、采购零部件的便利以及再制造生产流程的特殊性,在一些有实力的经销商中开展再制造业务是完全可能和现实的。
技术进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只有整个产业制造体系各环节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相互融通,再制造产业体系的组建才能水到渠成。反之,再制造工程对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同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任何一种产品,无论被赋予多么美好的概念,都必须经受市场的检验方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应该说,可靠的质量保障,良好的性价比是再制造产品拥有较强竞争力并被市场接受的前提条件。
与汽车类再制造产品一样,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在进入市场时,都会面临新品和二手机的双重挤压。业内专家指出,尽管工程机械社会保有量的绝对数字很大,并且增长速度可观,但鉴于行业目前的整体技术水平、社会化、专业化的零部件加工、配套能力以及物流等诸多因素,再制造产业若要具备独特的竞争能力,尚需具备一些主客观条件。
例如,在工程机械产品中,挖掘机属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再制造利用剩余大的产品之一。就目前而言,挖掘机再制造仍需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国内尚未明确规定挖掘机的使用报废期限。现阶段的再制造主要依靠以旧换新业务来拉动,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同时,挖掘机的社会保有量更多地得益于近几年的积累性增长,若要形成再制造产业所需的物流规模,还要等待一个较长的发展时间。
二是根据再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挖掘机的机械损坏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并无规律可循。因此,要形成再制造产品的工厂化运转,进而实现相对的规模效益,还需大量“经验曲线”与组织程序的积累和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