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加强协同效应 将企业真正做到足够大应该是山东省政府力推山东重工的主要原因。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产值在全国尚属前列,但潜藏的问题不少。原山东省经贸委于2008年颁发的《山东省机械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曾指出,“目前多数龙头企业尚未达到经济规模,能够支撑和带动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企业较少,特别是缺少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性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在
工程机械行业,山东尤其缺乏与其地位对等的大企业集团。”业内人士分析说,2008年山东省全部机械行业
销售收入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900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但工程机械行业优势企业间的对比却差距明显,以
徐工、
三一重工和
中联重科为代表的徐州、长沙板块也已赢得发展先机。
“2007年时,潍柴集团曾计划用3-5年的时间使
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现在看,山东重工集团的成立使这一计划得以提速。”谭旭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山东省为推动大企业的联合重组,去年主建了山东钢铁集团。但山钢成立一年多以来,始终未能有效整合省内钢铁企业,这为山东重工集团此次重组留下了一丝阴霾。
“这次重组不是政府拉郎配,而是金融危机下战略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山东重工集团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紧盯世界装备制造业发展新趋势,以产业发展政策为依据,以
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
市场手段整合存量资源,发展产业增量。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加强
技术创新,实施科学规范管理,做强山东重工
品牌,将山东重工集团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面对疑问,谭旭光表示,“三企业重组具有很强的协同效应,在新集团内部没有同业竞争关系。”
谭旭光说:“山东重工拥有的潍柴动力、山推股份和潍柴重机三只股票作为独立的上市公司,目前没有合并重组的计划。潍柴同时也没有过与中通客车重组的想法。”
在分析人士看来,这项涉及600多亿元资产的战略重组,将影响中国乃至世界装备制造业格局。不仅能够促进山东乃至全国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同时也将影响国内外装备制造业格局。并由此可以降低行业内的重复投资,避免资源浪费,有利于促进装备制造业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这样,在山东重工集团资源的有效配置下,集中发展符合产业升级的新产品和
技术,必将会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潍柴控股集团可进一步强化动力系统的独立配套地位,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动力系统制造基地。山工集团将继续保持国内
推土机行业第一的地位,并进军世界万台产能的强势企业行列。
但这场重组的效果到底如何,却依然需要
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上一页 [1] [2]
新闻投稿:
中国路面机械网是工程机械行业主流、权威的传播媒体。中国路面机械网的新闻资讯是百度、谷歌、新浪、搜狐等媒体的新闻源提供者,中国路面机械网所刊登的新闻将同步显示在以上媒体的新闻搜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