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风向标
三一没有就此停住前进的脚步,他就像一个急于表达自己、证明自己实力的年轻人,寻找着实现腾飞的突破口。
此时,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总体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市场的大门已经敞开,国家资本市场的大环境趋好。而在三一所处的工程机械行业,随着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施行、西部大开发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呈现出生机勃发的景象。
梁稳根意识到,要成就伟大事业,单凭一己之力和当下公司的规模是无法实现的。智者善假于物,“构建一个全球的筹融资平台,借助市场融资,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梁稳根将目光投向活跃的资本市场,他希望借上市为公司持续发展获得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并通过市场监督规范公司的运作和管理,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为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对于企业而言,上市就像一个分水岭,成为三一再创业的开始。梁稳根勉励公司高管发扬“艰苦奋斗再创业”的精神,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再创辉煌。
随后,三一重工以责任之企,顶着各种舆论的压力,在争议中首家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全流通的完美两级跳,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市场最鼎盛的时期,三一市值曾一度飙升至600多亿元,树立起资本市场的风向标。
■ 独特模式进军海外
“如果没有国际化,三一最多就是个大一点的个体户而已。”梁稳根曾话语严肃地告诫自己的员工。在三一集团的中期规划中,2012年要实现销售1000亿,而海外市场必须占到一半以上。
在国家“引进来、走出去”政策的支持下,
不满足于仅将销售环节延伸至世界各地,三一开始尝试在海外建设研发生产基地。2006年、2007年三一先后在印度和美国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下, 国际市场依然处于蛰伏期,三一却选择在此刻迈出了其成长道路上最具挑战性的一步——1亿欧元投资德国建厂。这笔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欧洲最大规模的投资项目,被外界看做“全球经济危机中一个希望的信号。”
单刀直入的海外投资是三一不同于其它工程机械企业的扩张方式,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独特的国际化路径有效回避了海外文化、产能刚性和劳动法等方面的陷阱。
2006年三一出口突破一亿美元。2008年三一海外销售近5亿美元。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称,三一是湖南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典型,让湖南“走出去”战略出现了新的特点,站在了新的起点。
■千亿目标开启新征程
时间从1983年走到了2009年,三一自主创新,探索民企的发展之路,就如“愚公移山”的歌曲中唱到,“开路难啦,行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时间的表盘上,有目共睹的是:2006年,三一集团实现销售81.1亿;2007年,135亿;2008年,209亿。尽管遭遇金融危机,2009年三一集团预计仍将实现销售300亿。三一的中期发展目标是,2012年销售突破1000亿,争取进入世界500强。
三一的发展,势头迅猛。如果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解释一个企业的成长,跨百亿是企业财富数字量变的积累,攀千亿、打造世界级企业则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质变过程。三一立志,要在5年内实现这一量变到质变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