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梁体对起吊过程均载性和平衡性要求较高,70米长的梁体只要扭曲超过7毫米即会将梁体扭伤而产生裂纹。所以'小天鹅'号起重机采用8台卷扬机,并设置了精确同步起升机构来达到均载和平衡起吊目的;采用电气控制系统对四组卷扬机转速进行同步性能闭环微调。
在东海大桥之前,内河上架梁用的都是双臂杆起重机进行架梁,这种架梁方法会使臂杆式起吊方式受力点偏向于船头,在架落梁时船头是向前'栽'的,容易引起船体倾覆及产生落梁吊点水平位移。杭州湾大桥落梁四支点高差要求控制在4mm内,纵横移偏差要求在10mm内,臂杆式起重70米2200吨砼梁,落梁过程中吊点有较大范围的水平位移,无论是架梁精度还是吊装安全都难以保障。
“小天鹅”号采用的是中心起吊方式,即起重吊点布置在船体浮心位置,起重机起重作业时,船体始终保持着正浮平衡状态,船体首尾吃水深度一致,起落梁时更平稳。这种方式有利于架梁安装精度对位和施工安全,从而开辟了海上运架梁一体化的先河,也填补了国内空白。
“小天鹅”起重机在设计上不但满足了海上架梁的需要,设计上还具有超前性:考虑到便于改造以适应长江内河通航净空的问题,因此起重机主结构分为两部分:下部为固定钢架,与船体结构焊为一体,上部为可拆钢架,方便建造安装、拆卸和改造,下部固定刚架满足长江内河通航净空的要求。
正是武桥重工在设计上'可拆式'的这一前瞻性,在建造我国第二座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时,经过简单改造后的'小天鹅'号不但能够顺利进行施工作业,还极大地降低了建设成本。如今,经过第三次改造后的“小天鹅”号与同为武桥重工研制的亚州起重量第一的'天一'号起重机正在我国第三座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建设种再立新功。
技术储备 抢战先机
2007年5月12日-13日,中央一台、湖北卫视新闻联播、《工人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国企业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国内各大媒体都相继播出了同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国内首台900吨运梁车研制成功。至此,运用于我国客运专线建设的制、提、运、架、移梁设备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首台国产化900吨运梁车是在武桥重工研制成功的。
2005年上半年,我国多条铁路客运专线陆续开工建设,为满足铁路客运专线大吨位、整孔箱梁架设的需要,急需一批为客运专线建设而装备的制、运、架、提梁设备,其中架桥和运梁设备是客运专线建设的关键设备。作为客运专线运梁设备的900吨预制混凝土箱梁轮胎式运梁车,当时国际上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有过生产业绩和经验。
随着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步伐的加快,运梁车的需求增大,如果全采用进口,造价将非常昂贵,为降低成本,铁道部决定对900吨运梁车进行国产化研制,究竟把这个科研课题交给谁呢?在比较了国内若干厂家的综合实力后,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武桥重工。
武桥重工作为桥梁施工设备行业的'领头羊',其成功的经验之一在于其始终注重科技储备和技术创新。在客运专线上马之前,武桥重工领导班子就敏锐的意识到客运专线的建设将会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在2003年,武桥重工就派出了十余人次专业技术骨干出国考察学习,重点学习900吨运梁车、移梁设备和铁路起重机等先进技术。同时,武桥重工与石家庄铁道学院联合设计SPJ900/32拼装式架桥机。在此基础上,武桥重工还自主研发了500t提梁机。
2006年5月份,中铁工程总公司组织了铁路客运专线砼箱梁制(吊)、运、架设备考察团,对具备生产客运专线设备能力的专业厂进行考察。经过综合比较,武桥重工被考察组评为综合实力第一名。
正是由于有此业绩,2006年6月,铁道部正式决定将900吨运梁车国产化的重任交给了中铁大桥局,中铁大桥局委托武桥重工进行研制。
6月底,武桥重工与铁道部科技司签订了《客运专线900吨运梁车(MBEC90C型)研制》合同,按照合同要求,中铁武桥重工很快成立了课题组,由教授级高工吴元良任组长,与自动化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涂光骞一起,带领自动化公司相关人员组成900吨运梁车自动控制部分的攻关组。
2007年5月13日上午,被称为“火炉”的武汉已进入初夏季节。在中铁大桥局凤凰山会议中心内,由铁道部科技司主持的'900吨运梁车国产化项目评审会'正在召开。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陈新、方秦汉亲自参加了评审会。随后,评委们到武桥重工桥机公司汉南基地观看了运梁车的实际演示情况。
现场观摩后,专家们对该运梁车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评审,最终形成了评议意见:该运梁车达到了合同技术设计要求,其自主研制的控制系统先进,达到国际现有水平;最大行驶速度、自动导航精度、全轮独立转向性能等指标上优于进口产品。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用于客运专线900吨运梁车通过出厂评审,可以形成批量生产。
至此,历经一年多的研制,国内首台900吨运梁车在武桥重工正式诞生了。武桥重工为客运专线建设提供了所有的制、提、运、架、移系列设备。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昔日在我国工业化梦想之地,'汉阳造'诞生的那片热土上,武桥重工,经过55周年的发展壮大,今年底将喜迁新居,整体搬迁至武汉沌口开发区。武桥重工从当初长江边上的几间旧仓库起步,到成长为一个现代科技管理型的股份制集团公司:占地380余亩的新总部基地;占地180亩的武汉汉南区的武桥桥机公司和占地260亩的地处珠海市工业园的武桥珠海公司控股子公司;同时武桥重工与杭州盈都集团公司合作的占地100余亩的中铁武桥盈都桥梁钢结构生产基地今年初也已建成投产。
56年来,武桥人一直秉持'创新武桥、超越自我'的精神,一路走来,伴随着共和国桥梁建设事业前进的步伐,根据建桥需要,研制出了无数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有桥就有武桥重工”!这不仅是一句广告用语,也是武桥人的庄重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