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河农场 大马力装备的第一个现代化农场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农机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继1978年在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的农业现代化试点之后,1980年,省农垦总局以补偿贸易形式,利用日本政府贷款1350万美元,建设拥有30万亩耕地的洪河农场,引进美国万国公司的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圆形喷灌机及配套农具,总计297台件,建成我国第一个现代化国有农场。
现已年过七旬的吕立忠是最早参与洪河农场开发的6名机务工人之一。为了建设洪河农场,全垦区共抽调244人,其中从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抽调了吕立忠等6名机务工人。
洪河农场划定的30万亩土地,共分为6个作业区,6名机务工人每人负责一个作业区。吕立忠记得,当时通过补偿贸易,引进的设备全部是美国万国公司的产品。当时,每个作业区有5台大马力3588拖拉机,还有1460联合收割机及相应的各种农具,翻、耙、播、收、喷药、除草,全部都是机械化。
老吕告诉记者,这些引进的大马力拖拉机上装配有无线电话装置,田间作业时驾驶员可以跟生产调度随时联络。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各种现代化农机具,培训的任务相当繁重。1980年末,洪河农场作出一项重要决定,派出技术场长和各管理区机务骨干共10人,赴美国芝加哥万国公司培训一个月。这是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后,黑龙江农垦系统第一次较大规模出国培训,上上下下非常重视。作为其中的一员,出国的前前后后吕立忠至今还历历在目。1981年新年他们是在北京过的。除了出国前的短期培训外,农场发给每人800元制装费,而当时作为一个机务四级工的吕立忠工资是60元。那时的北京出国人员服务部,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地方,老吕和同事们一起置办了一整套行头,带着全农场的厚望第一次走出国门。
飞到芝加哥后,在万国公司现代化的厂房里,吕立忠们才算真正开了眼界。他回忆说,美国当时的现代化程度有很多是我们在家无法想象到的。比如电脑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但在美国的生产、生活中已经相当普及了。万国公司的仓库比洪河农场场区的面积还大,里面看不到一个人,完全是电脑操作。这种震撼,让来自洪河农场的十个人更感到时间和机会的宝贵,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向美国技术人员请教。一个月后,他们回到农场,成为十粒“火种”,点燃了全农场机械化培训的热情。
如今,洪河农场的粮食产量从3万吨增加到30万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更是换了几茬,还促成了众多养机户的出现。当过农场会计、政研室主任迟长禄老人不无自豪地对记者说,在洪河,有的人家还购买了美国凯斯2166大马力联合收割机,一台一百多万,最先进的设备全都带卫星导航系统。
随着农场水田面积的扩大,建厂初期按旱作农业模式配置的万国集团大马力农机设备,从2002年开始走出国门,在洪河农场对岸的俄罗斯下列区从事跨国耕种。
具有卫星定位系统的凯斯联合收割机在洪河农场作业。
肖亚农 中国第一个纽荷兰大马力用户
在纽荷兰公司的网站上,“纽荷兰之窗”记载着凯斯纽荷兰机械(哈尔滨)有限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成长历程。点击1998年,《肖亚农——纽荷兰第一个用户》的消息出现在页面上。肖亚农是红兴隆农垦分局北兴农场的种粮大户、劳动模范。说起与纽荷兰结缘的故事,肖亚农如数家珍,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
那是1996年底,年轻的肖亚农特别热爱学习,没事的时间总愿意到农场农机科翻翻那里订阅的农机杂志。当时粮价偏低,没人愿意种地,肖亚农租种了农场5000亩地,仅靠多年的国产东方红75显得力不从心。那时垦区刚从国外引进大马力拖拉机,肖亚农总惦记着到杂志上看看外国的大马力是个啥模样。在《现代化农机》杂志上,他看到了纽荷兰公司的广告,这一眼拨动了肖亚农要买进口大马力的神经,他很快按照广告上的电话联系上了纽荷兰中国市场负责人马力。当时,纽荷兰公司在1996年秋季已经完成了180-90 、M160马力拖拉机在597农场的适应性试验,正准备销售这两台拖拉机。肖亚农专门赶到597农场,了解拖拉机的使用情况,听说两辆巨型战车在黑土地上游刃有余,肖亚农动心了,现场以43.5万元的价格购买了180马力的纽荷兰180-90拖拉机,首付15万元,其他部分由农场担保分期付款。在此之前,大型进口农机在我国的销售还大都是政府采购,没有个人行为,肖亚农也因此成为中国个人直接从国外跨国公司购买大马力拖拉机的第一人。
这一年,肖亚农带着徒弟驾驶着纽荷兰战车,充分体会到了大马力的神奇和高效。1997年秋天,经过农场测算,共耕种土地6.7万标准亩,创造了垦区历史上单车年作业最高纪录。这台大马力拖拉机不仅给肖亚农一年带来40万元的收入,还给他带来了一次进京的机遇。
1997年11月,北京召开国际农业博览会。全世界有名的农机企业悉数到场,但在肖亚农的印象中纽荷兰的宣传最精彩。其他外国企业大都图片参展,只由纽荷兰公司把各种新型的农机设备都摆在现场,连肖亚农买到家的180-90大马力拖拉机也被请了过来。这台单车作业量最高纪录的创造者成了博览会上的活广告,引来各家媒体纷纷拍照、采访,来自北大荒的肖亚农也成了北京农展馆里的新闻人物。
这次展览会上,肖亚农又花86万元买回一台纽荷兰240马力拖拉机,包下了连队2万亩耕地。1998年,纽荷兰的两台大马力为他带来80万元的收入。在肖亚农的示范作用下,这一年北兴农场一次订购纽荷兰180-90大马力拖拉机十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