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办学力求与岗位“无缝对接” 10月下旬,记者来到三一工学院采访。跨进大门,吸引记者眼球的除了漂亮气派的校园,就是布满各类
工程机械的大操场。在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中,身着三一蓝色工装的学生正在紧张地忙碌,有的在操作吊车,有的在
维修混凝土泵车,有的在拆装混凝土
拖泵……如果没人提醒,来访者还真以为进入了三一的工厂。
“这些设备都是新家伙,一台就要好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呢。这都是企业无偿提供的。”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李正成亮着嗓门大声地告诉记者。“这台用于
铁路施工的沥青砂浆车就要4000多万呢!”李正成指着操场边一台庞然大物对记者说,“我们学生使用的都是
市场上最先进的设备,仅数控机床三一工学院就有34台。”
据了解,三一工学院目前已设电气、液压、柴油机、PLC(可编程控制器 )、电机、仿真、机械、镗铣、数控、路机、泵车、拖泵等12个实验实训室。
显然,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一般高职院校是难以具备的。
“按订单培养
人才”,“办学与
市场无缝对接”。在三一工学院,这些办学理念已不仅仅是挂在墙上,说在口头上。
“学生一入校,三一就已将他们当作企业的一员看待。”李正成说。在教学中,企业需要什么,学院就培养什么。
三一工学院每年都要组织教师2次深入各事业部、职能单位,进行用人需求
调研;然后根据用人需求,确定招生计划,设置专业,开发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未来岗位所需要的全部技能。
根据企业产业需要,三一工学院自编教材22本,开发工学一体化课程12门。
“如,就语言类学科,我们就根据集团在海外的发展情况,制定了外语教学实施方案,
招聘多名留学归国的优秀教师,开设英语、法语、俄语、葡萄牙语4个语种班级,实行小班制授课,并计划明年增开日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其他语种。在教学中,我们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因为今后在海外发展中需要频繁地与客户沟通交流。”
记者了解到,不但外语课,连开设的体育课,都体现出强烈的“实用主义”特色——根据各种机械操作需要,开设体育项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锻炼,如耐力(肺活量、意志力),节奏(爆发力、速度),力量(肢体力、躯干力),灵敏度(反应力、协调力)。
三一工学院思想政治课也很有特色。除教育部要求的开设的必修课外,思想政治课重点是让学生全方位接收三一文化的熏陶。学院聘请22位公司高管兼任班主任,定时来校宣讲企业文化,介绍公司动态,指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上《企业文化》这门课,全面了解三一的历史、理念、文化和制度。
三一工学院的教学,已打破传统模式,将生产课题转化为教学模块,动态教室与开放实训场有机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课与企业实习,时间基本上是对半分。”三一工学院副院长彭运均介绍。
三一工学院学生实习采用师带徒方式,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全面熟悉企业的先进
技术。学生经过2至3年的学习,能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我们的学生一毕业就能够直接上岗,放到车间很快就能适应岗位,各事业部现在都争着向学院要人。今年,各事业部对学院毕业生岗位需求比为5∶1,焊工专业更是高达20∶1。”彭运均乐哈哈地对记者说。
“三一工学院的毕业生技能好,一上手就能做事,并且遵守规章制度,能吃苦,体力也好,确实好用!”三一泵送事业部搅拌设备有限公司制造部部长肖湘贤竖起大拇指对记者说。
涟源籍毕业生刘勇,2006年进学院学习工程机械应用与
维修,2008年毕业后进入三一集团从事产品售后服务。他自信地对记者说:“我们与公司
招聘进来的本科生、专科生比,根本不处于下风;在实际操作上,他们还比不上我们,用部门领导的话说,我们的‘执行力’很强。”现在,刘勇月薪已能拿到8000元以上,“我的中学同学羡慕得不得了!”刘勇一脸阳光。
上一页 [1] [2]
新闻投稿:
中国路面机械网是工程机械行业主流、权威的传播媒体。中国路面机械网的新闻资讯是百度、谷歌、新浪、搜狐等媒体的新闻源提供者,中国路面机械网所刊登的新闻将同步显示在以上媒体的新闻搜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