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要求有一流的质量、一流的严格管理,这一理念表现在不管是高层领导到生产一线的作业人员,都能对京沪高铁
施工的各个工艺流程以及技术规范
标准的准确把握。用十五局京沪高铁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张玉军的话说,在京沪高铁,不管你过去是干什么的,在京沪高铁,都要经过严格的
业务培训,做到对高铁
施工的作业流程全方位的了解。并以此来为自己所担负的工作定位,以确保万无一失!在中铁十五局固镇轨道板场,笔者就曾经见到过这样的场面,前些年才从铁道部副部长转到京沪公司董事长的蔡庆华,带领京沪公司及沿线十多个省市的代表60多人到固镇轨道板场检查指导工作。在参观轨道板生产车间时,蔡董事长却在现场义务担当起了现场解说员,从“轨道板的一场二线创新工艺与德国博格公司传统工艺的区别,到轨道板的打磨、混凝土工艺的创新、绝缘垫片改良等等,如数家珍。引来现场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在场的人们都被蔡董事长的神情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所感染。让我惊叹的是作为一个统领十几万建设大军的董事长,却能对现场作业技术掌握的如此仔细,事后曾问过十五局京沪高铁项目经理习仲伟,习总告诉我:京沪高铁提出“高起点、高
标准、高质量”和“五个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这首先体现在领导者的高度关注,率先垂范、高度负责。在京沪建设每一个关键环节、每一项
技术创新,蔡部长都要亲自到现场,详细听取汇报,并要求我们对建设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详细的书面汇报材料。京沪高铁要建成世界一流的高速
铁路,并实现70%以上的自主创新目标,很多东西大家都是第一次经历,这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个人首先都要成为学生,而后才是领导,这一点蔡董事长和李总也不例外。今天迎接京沪公司董事会的检查,我和轨道板场的总工程师付雷峰虽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相比而言蔡董事长的解说更具有国际眼光、国家视野,更生动!
作为京沪公司总经理的李志义,同样也为京沪高铁建设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京沪高铁1318公里的战线上,人们总能看到他来去匆匆的身影。矫健的脚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在十五局磨盘长梁场、固镇轨道板场、无砟轨道试验基地,笔者曾多次看到他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记得十五局京沪高铁总工程师许传波曾说过,对于李总他们总是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敬的是他对于工作那种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每当谁在工作上取得成绩,他都会当场给予表扬。远的是一旦发现谁在工作中有哪怕是一点点小小的疏漏,他都会毫不留情的给以批评。别看在工地上行走如飞,但李总好像是有火眼金睛,工地上的任何一个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京沪高铁先导段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各项工序繁杂,李总干脆就住到现场,靠前指挥。就在前几天,笔者还亲眼见到他骑着电动自行车,率领各参建单位的领导到221多公里的先导段检查指导焊轨和轨道板精调及附属工程的
施工作业,我还无意间按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
京沪高铁要建成世界一流的高速
铁路,创造世界一流的速度。它要求每一个参建者都要以如坐针毡、如履薄冰的姿态,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以高标准的
施工和管理保证工程建设的高质量、高速度。高层领导这一率先垂范,带出了一支高起点、高
标准的作业团队。2008年,十五局集团京沪项目部完成桥梁桩基12798根,但1728号墩身由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虽不影响主体质量,但已构成质量缺陷。项目部力排众议,下决心炸掉重来,并给相关责任人以严厉的处罚。由此而带来的是全员质量意识的进一步提升。项目部承担的管段内13027根钻孔桩,经第三方检测Ⅰ类桩13026根,Ⅱ类桩1根。在此后的两年中,各项工作均取得良好的成绩,磨盘张制梁场,以平均日生产4片900T混凝土箱梁的速度,受到社会各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900吨箱梁架设作业也同步跟进,在创下3台
架桥机单日架设12孔900吨箱梁的全线开工以来最高纪录,完成管区1688片箱梁架设任务的同时,积极服从京沪总指安排,承担了协助兄弟单位制、运、架11片跨既有京沪
铁路的高风险、高难度
施工任务。
固镇轨道板场连续6次获得蚌埠建设指挥部劳动竞赛完成任务奖,并创下单日生产轨道板84块、打磨130块,月打磨3006块成品板的全线最高记录,2010年6月4日,22050块轨道板生产任务率先完成。再次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轨道板铺设、精调作业也同步跟进,项目部科学组织,结合开展大干120天专项劳动竞赛活动,增加生产要素,提升施工生产能力。以日精铺、精调、灌浆300块以上,最高可超过400块的速度,确保了工程
施工的各项节点目标按期实现。
2010年7月19日,铁道部京沪建设总指、京沪公司在徐州东站隆重举行京沪高速
铁路铺轨仪式。伴随着京沪公司董事长蔡庆华一声令下,十五局两台WZ500E铺轨机牵引着500米长轨,在枣庄至蚌埠南站221公里的战线上率先开始铺轨。伴随着铺轨机、焊轨机的快速推进,迎来的是一个又一个节点目标被突破:
8月6日,十五局京沪高铁铺轨作业提前顺利通过了宿州东站、
8月22,十五局京沪高铁铺轨在蚌埠段创下单个工作面日铺轨12公里的全线最高记录。
9月7日,铺轨机提前23天到达蚌埠南站,标志着中铁十五局集团京沪高铁承担的315公里正线铺轨任务全部完成。
9月30日,单班日焊接钢轨接头44个,创京沪全线最高记录。
10月4日,焊轨队伍再次创造出单班作业21小时焊接48个钢轨接头的更快成绩,完成管段500米长轨单元焊接任务。
11月8日,轨道精调作业全部完成,并于11月9日上午11时须,首列京沪高速
铁路轨道检测车从徐州东站出发,以160公里时速沿枣庄至蚌埠先导段开始首趟线路检测。
11月20日和30日,京沪高铁先导段还将进行冲刺350公里联调联试,并于12月冲刺更高的运营速度!
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的京沪高铁,让世人见证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速度,而作为这一奇迹创造者的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公司的建设者,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兑现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十五局京沪高铁项目部先后获得全线第一家进行桥面系施工、第一家展开无砟轨道试验段
施工,第一家一次性通过无砟轨道底坐板无绝缘试验等7项全线第一。并以取得挑战德国博格技术的国内首座自主创新型CRTS-Ⅱ型轨道板“一厂二线84块板” 生产
技术以及轨道精调系统两项科研成果和10项发明
专利,以优良的质量和进度成为京沪高铁建设中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
这里再度撷取奋战在京沪高铁生产一线的几个年轻人的剪影:
徐万鹏,十五局京沪高铁项目部副经理,武汉测绘学院硕士研究生,测绘专业教授级高工。一个敢于与国际先进技术叫板的年青人,在有关
专家的指导下,率领他的轨道精调系统科研项目课题组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对“轨道板精调系统”精调理念、精调方法、设站和轨道板搭接方式进行创新,并取得4项发明
专利,被中国工程院院士誉为世界一流,部分
技术达到国际先进。
付雷峰,十五局京沪高铁固镇轨道板场总工程师,一个只有中专文凭的
业务尖子,却肩负起了与德国传统轨道板生产工艺叫板的国内第一个创新型轨道板场的
技术主管重任,生产的轨道板被
专家们认为是全线最好轨道板。
杨志,国内第一大制梁场,十五局京沪高铁磨盘长制梁场的当家人。曾三次差点被项目经理习仲伟拿下,但他却已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是这个全线惟一一家为两台架桥机提供900吨箱梁运架作业的制梁作业目标按期实现。
罗旭,一个30岁不到青年才俊,却肩负着1199片箱梁架设和315公里的铺轨任务,当笔者找到他,想问问他修建京沪高铁的感受时,他的第一感觉就是累,话还没说上两句,便进入了梦想,几分钟后醒来又急急忙忙的奔向工地。但我想也无需多问,因为1199孔箱梁的按期架设完毕、日铺轨12公里的全线最高记录以及所有铺轨任务的节点目标提前实现就是最好的见证!
最后我们不妨摘录从90年代中期形成世界高速铁路第三次建设浪潮的一组数字,法国1995年开工建设的全长303公里的地中海线高速
铁路用了4年建成,德国1997开建的全长171公里的纽伦堡-茵戈施塔特高铁用了6年, 澳大利亚270公里的悉尼-堪培拉高铁用了3年建成,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390公里北陆.九洲.东北新干线1997年已经启动,现在仍在兴建上越~富山~(西石动信号所)~金泽~白山综合车辆基地间的路线。而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从开工建设到全长221公里的先导段试运营只用了短短的两年零7个月,到明年上半年全线建成通车也只有3年。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
在建造世界一流高速
铁路,冲刺世界一流运营速度的同时,也创造了世界一流的建设速度。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是一个经济繁荣、人民生活逐步走向富裕的强大的国家。当京沪高铁全线贯通的那一天,中国人将乘上自己的“和谐号”完成陆地飞行,实现”飞天”的梦想。
上一页 [1] [2]
新闻投稿:
中国路面机械网是工程机械行业主流、权威的传播媒体。中国路面机械网的新闻资讯是百度、谷歌、新浪、搜狐等媒体的新闻源提供者,中国路面机械网所刊登的新闻将同步显示在以上媒体的新闻搜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