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财团在中国精耕细作
在徐工案闹得沸沸扬扬的2006年,中国人热切关注来自美国资本大量并购的同时,却没有人注意到:日本五大工程机械巨头中的四家2006年3月的财政年度营业净利润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仅仅新卡特彼勒三菱公司销售净利润有所下降。
小松公司净利润较前一年增长71%、达到1010亿日元;日立公司增长30%、达到225亿日元;神钢公司增长43%,实现49亿日元;住友公司增长5%,实现净利润30亿日元。
日本住友财团的小松制作所是知名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在中国先后成立了多家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最早在中国成立的小松山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是由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小松制作所及住友商事、丸红、伊藤忠三家日本综合商社于1995年7月合资建立的,目前日方控股70%。
自1995年投产以来,小松山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产品生产、销售量保持成倍的增长速度;2003年实销售收入36.7亿元,利润4.36亿元,市场占有率居中国同行业第一。小松在中国能迅速占领市场,中国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仅仅是原因之一,借助于其财团的综合商社“住友商事”的整体布局才是小松制胜的关键。
《三井帝国启示录》一书揭示了日本综合商社往往通过与制造业建立合资企业,通过保障原料供给、培育营销渠道、提供市场情报的方式,既“服务”又“掌控”制造企业。住友商事先后投资了小松山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小松(常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并在2007年3月参与小松与江西铜业的矿用电动轮自卸车项目。
小松除了在中国挖掘机市场上排名第一外,在物流运输领域使用的叉车、货车、仓储系统等产品上也拥有巨大优势。小松(常州)铸造有限公司、小松叉车(上海)有限公司、小松发电设备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就是这类产品的相关公司。借助物流运输产品生产上的优势,小松开始进军中国物流行业。2006年6月小松投资的小松物流(青岛)有限公司开业。
在中国市场,小松的产品涉及液压挖掘机、装载机、叉车、非公路用货运自卸车、综合物流设备、搬运车辆等工程机械整机及零部件,甚至还拓展到电设备系统生产和销售。
小松制作所仅仅是住友财团旗下的一家装备制造业企业,其他日本财团企业也同小松一样默默的经营着中国市场。
2005年9月,石川岛中骏(厦门)建机有限公司工厂竣工,首台液压挖掘机顺利下线,这标志着又一个世界知名品牌挖掘机实现了中国制造。石川岛中骏(厦门)建机有限公司由三井财团的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旗下世界著名建机制造商——石川岛建机株式会社和香港中骏机电控股有限公司合资设立,专业生产、销售中小型液压挖掘机。
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1853年创立,主要涉及航空/航天设备、能源设备、化工/环保设备、搬运/建筑机械、产业机械、造船等,拥有遍布世界各国的157家子公司,年总销售额达95亿美元。石川岛建机是石川岛播磨重工独资的子公司。
其实早在1978年,36台石川岛建机株式会社的设备就出口到中国的上海宝山钢铁厂;1994年,石川岛的搅拌站又出现在建设三峡大坝的工地上。随后,三井物产带领石川岛播磨重工进入中国市场。例如,江苏石川岛增压有限公司是由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三井物产、五十铃公司共同在华设立的第一家专业生产车用废气涡轮增压器和小型压缩机的合资公司。事实上,石川岛中骏(厦门)建机有限公司是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在中国的第8家合资公司。
作为石川岛播磨重工的中方合作伙伴,香港中骏集团还与住友财团旗下的住友建机合资成立了住重中骏(厦门)建机有限公司。这家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住友占有股份51%,中骏占有49%,合资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从事住友建机制造的挖掘机等工程机械、零配件的销售及售后服务,并完善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和体系,成为住友建机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总部和结算中心。
同样,日本富士财团的日立建机在中国的业务中心是负责生产制造的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和负责销售的日立建机(上海)有限公司。日立建机在中国共成立了日立建机(上海)、日立建机(中国)、北京事务所、永立建机、日立住友起重机(上海)、上海TCM。其中日立住友起重机(上海)在中国有很强的竞争力,以开拓履带式起重机中国市场第一为目的。
日本第一劝银财团的神钢建机在中国也发展迅速,与伊藤忠商事、神钢商事联合打造的成都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4亿,在四川企业100强中综合排名35位。除此之外,神钢集团又于2003年12月在中国最大的市场华东地区建立了第二个液压挖掘机生产基地——杭州神钢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日本几大装备制造业企业,在综合商社的帮助下已经渗透到中国装备制造业行业的各个领域。日本装备制造业企业除了建设自身销售和物流渠道外,积极利用综合商社打造的第三方物流,也与行业优势企业强强联合,使生产、销售、服务在中国市场形成极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