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链是企业的“血液”,在其扩张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为这个“血液循环”重划路径。虽然三一在“沈阳机床”事件中更多体现出作为民营企业并购的尴尬处境,但是就并购根本因素来讲,资金链的顺畅才影响其并购行为的基础。
近年来,外资纷纷以并购国内企业的形式流入我国。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以前外资以并购形式对我国的投资只占直接投资的5%;仅2004年一年,此比例就上升为11%;2005年则接近20%。
2005年10月,国际投资机构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欲收购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凯雷计划投资获得徐工机械高达85%的股权,作价30亿元现金。政府及相关企业对于主要企业控股权落入外资手中,都表示出极度不安,随即这一并购风波被提升到了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随后收购条款一再修订,最终凯雷宣布,以18亿元人民币收购徐工机械45%的股权。现有业内人士表示,“和凯雷的合作还在正常谈判中,近日应该有结果,但之后还有报商务部等主管部门批准一系列程序要走。”
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自从“搅局”凯雷并购徐工后更是名声大噪,也使其所领导的上市公司三一重工(600031)备受瞩目。然而,在近期沈阳机床30%股权竞买中三一却败北了。此前,向文波曾其博客上表示,“神化外资是错误的,同样妖魔化外资也是错误的”;并于2007年并购年会上如是说,“我认为,扶植民族产业和并购应该是并行的”;“反垄断,就应该是反一切垄断”。
三一在沈阳机床上走了买麦城,虽然有民营企业并购国企存在种种“壁垒”因素,但三一是否有足够的资金链条以支撑此次并购行动呢?尽管三一此次的失利更多源于“40%的股权”、“不设退出机制”等因素,但是三一在并购能力上依旧遭到质疑,尤其是其资金链。并且,在“徐工事件”中,就有专家认为,三一并不具备收购徐工的能力。
资本运作疑雾
三一在二级市场上的参股动作,早已被业界视为整合产业的前奏;而后,三一要求收购国资背景的沈阳机床40%的股权并不设退出机制的计划,虽被否定,但其对并购整合行业的热衷展露无疑。
今年以来,三一重工的二级市场的活跃不仅表现在自身股价的节节攀升、最新季报业绩良好等方面,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连续在二级市场大规模认购同行业上市公司股票的动作。
对于业界普篇认为是三一重工并购前奏的购入常林股份(600710)1343.47万流通股的事件,则被三一执行总裁向文波解释为,并无收购的意向,单纯出于投资的角度考虑。
反观三一重工的2006年年报,其在当年的股票、基金投资收益为9224.7万元,比其前年同类收益213万元番至43倍。
常林股份回应则表示,该公司是央企旗下的子公司,收购操作难度较大;其控股股东中国福马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另一家上市公司苏福马(600290,现称华仪电气),在浙江华仪集团入主后,不可能再将常林股份也出让。
去年三一曾出现在山推股份(000680)、中联重科(000157)的股东名单上,而常林股份(600710)、厦工股份(600815)至今在其列。有行业研究员表示,三一频繁出手同行业公司,不排除其有扩张版图倾向。
自从三一执行总裁向文波“搅局”凯雷并购徐工后,使得各界对外资并购以及工程机械行业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去年三一曾正式向国资委等七部委和徐工方面递交了收购报告书,却遭遇徐工抵触。但是三一此举所表露出整合产业的强烈欲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