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路机械分会
筑养路机械
English

自主知识产权——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关键

//www.lmjx.net 2007-7-13 10:08:34 中国路面机械网 
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面对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只有在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上占据优势地位,才能始终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战略地位。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制定和实施加快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政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
    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稳步增长,但总量仍然较少。电力装备、石化装备、冶金装备、仪器仪表、机床、工程机械、煤炭机械、农用机械和环保装备等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相关专利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专利数量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态势。1985年至2006年11月底的近22年间,我国单位或个人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和实用新型专利总量分别为8130项、26291项和67000项。尽管如此,与欧美等装备制造业强国相比,我们仍存在明显差距,国外一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就达万余项。
    技术含量较高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持续增长,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重要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不多。2000—200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国内单位或个人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增长率分别为29.97%和40.59%,均高于实用新型专利总量的增长率。但同时,对上述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调查显示,目前我们还不能完全掌握各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重要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且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一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也无法得以引进,如核电站用的核级泵和阀门、重型燃气轮机设计制造技术等。
    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正在增强,但尚未真正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力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仍主要由科研院所拥有,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的装备制造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拥有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力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的愈演愈烈,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也逐渐意识到申请、管理、运用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纷纷加快了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步伐。
    产品的知名度持续提升,但知名品牌产品较少。我国装备制造业除了少数著名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外,大多数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已越来越意识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据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企业产品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由“八五”时期的1件,增长到“十五”时期的31件;2006年当年即有17件通过了认定,超过了“十五”时期总量的一半。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研发投入长期不足,技术积累亟待加强。研发资金投入长期不足,成为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研发的一个主要因素。与国外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显得微乎其微,严重制约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据统计,我国机械行业企业的全部研发费用,还不如国外大企业一家的科研经费多。例如,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年研发费用约占其年销售收入的10%;日本日立制作所一年的研发费用就达10亿美元。
    自主设计能力薄弱,重大、关键装备技术仍受制于人。我国大多数装备产品已基本实现了自主生产制造,但一些重大技术装备,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方手中。国内企业所承担的大多是产品的低端加工环节,自主化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提高。例如,即便是已经开始在国内制造的重型燃气轮机和百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其设计和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基础技术发展滞后,基础机械和基础元器件更是薄弱环节。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基础技术研究的应有重视,我国装备工业的基础机械、基础元器件发展滞后,成为各类主机和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机床、仪器仪表等基础机械产品,中低档产品居多,性能质量不高。例如,我国液压气动元件的品种规格还不足日本一家公司的1/5,铁路客车轴承寿命仅为国外的1/3—1/4。
    重要技术装备仍主要依靠进口,轻视消化吸收再创新、盲目重复引进的现象严重。通过引进技术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至今仍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的主要途径。20世纪90年代,我国装备制造业虽然能够提供经济建设所需的一些重大装备和产品,但技术仍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行业自身的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很弱。由于长期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和规模化,往往造成同一类型、同等规模的设备多次重复引进,其数量之多、国别之广、耗资之巨,当今世界实属罕见。
    总体设计、成套能力薄弱,缺乏具有系统设计、成套能力和系统服务功能的总承包企业。一方面,我国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技术能力薄弱,难以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另一方面,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单位、设计单位、制造企业和应用部门的密切配合。然而,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现状是,具有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尚未形成,科研院所、设计机构、制造企业各自独立。有些成套设备制造体系已逐步被跨国公司打碎打断,变为跨国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
    应用部门缺乏购买国产装备的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制造部门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积极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同国外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一些技术和产品甚至开始领先国外,加上较强的价格优势,国产装备理应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部分应用部门盲目追求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根本不考虑性价比,导致国产装备在国内采购招标过程中被外国产品击败的例子屡见不鲜,特别是自主创新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产品市场准入难以突破。不少国产装备即使已具备相当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但应用部门仍以各种借口拒绝使用,或人为设置各种障碍,提高了国产装备进入市场的门槛。
    三、加快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政策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策措施引导。以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为宗旨,在全面总结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通行做法的基础上,从产业扶持、公平竞争、引导市场需求、调控进口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研究制订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充分发挥国家政策措施在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第二,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国际发展经验,无论是打造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或是发展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还是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工程研究中心,都需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领导、组织和协调作用。在明确装备制造业的振兴目标后,对关系国家全局和战略利益、企业难以独立完成的重大技术装备,政府有关部门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协调和组织科研院所、制造部门、应用部门等,联合开发、设计、制造装备产品,集中力量取得突破。
    第三,制定和完善政府首购和订购国产设备的政策措施,鼓励应用部门购买国产设备。加快制定和完善政府首购和订购国产设备的政策措施。对于国内企业、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如果其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的方向,并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经有关部门认定,政府应进行首购;对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的先进装备和产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范围;对订购和使用首台(套)国产重大技术装备的国家重点工程,可确定为技术进步示范工程,优先予以安排;建立由应用部门、制造部门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机制。
    第四,定期发布重点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目录,鼓励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根据国民经济重点领域中长期发展的需要,结合装备技术政策,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定期发布重点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制造业领域,为制定装备制造业中长期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并可作为国家审批和核准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依据。
    第五,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的原动力所在。要积极推动原始创新,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究开发以及国际合作、并购、参股等方式,掌握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切实改变装备制造业在科研、生产、服务等方面相互割裂的现状,企??合作模式;加快培养装备制造业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要培养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系统设计的高端技术人才。
    第六,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消化吸收和国产化的基础上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通过引进技术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仍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解决技术来源的主要手段。因而,必须下大力气解决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顽症。国家应加强对重大技术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的宏观管理,对引进项目应明确制定消化吸收再创新方案,并将是否能通过消化吸收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作为对引进项目验收和评估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联合消化吸收再创新中知识产权的归属、利益分配问题,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机制。
    第七,打造若干具备总体设计、成套能力的大型总承包装备制造企业集团。针对我国当前系统设计和成套能力薄弱的现状,必须不断培育有关系统设计和成套制造的自主知识产权,形成重大装备成套和工程承包能力。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规律,借鉴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的成功经验,打造若干具备总体设计、成套能力的大型总承包制造企业集团,是衔接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等环节的重要方式,更是培育装备制造业系统设计和成套制造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有效途径。
    第八,大力推动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当前,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的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研究开发力量薄弱。根据我国重点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目录,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科研院所等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平台的建设,重点支持原创性技术、共性技术及战略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并培养一支既精通基础技术、又熟悉行业技术的高科技人才队伍,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
    第九,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与培训,支持装备制造企业科学地申请、管理、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根据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的国内外新形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培训资源,增强与装备制造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大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造就一批包括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内的规模宏大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鼓励装备制造企业科学地申请、管理、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为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扩大对外开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讨论区
查看
现在有 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我来评两句
专题栏目
最新资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中国路面机械网新闻资讯,专业、权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