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05年我们当时提出了ISO,当时也提出来要成立二手标准的工作组。商务部在第一时间我们推荐了中国的主席,最开始比较有希望,加拿大和中国作为ISO,二手工作组的单位。后来我们推荐了陈煜。因为他是老商业,对这块比较了解、对标准比较熟悉,本身也算合资企业。所以比较具有优势,国家的标准委员会的领导也支持我们这块,现在陈煜作为中方的代表在ISO的技术方面,作为专家委员会来开展工作,一会儿他会把ISO讨论,国际最新对二手的有关的动向,跟大家通报一下。因为我们也很关注,我们觉得参加这项工作非常的有意思,说实话我们国家做得不够,在座的合资企业他们了解这个情况,我们接触到的日本和韩国,无偿把人派出去,派到国际组织的秘书处去,无偿的工作,费用由本国出,他要增加韩国和日本人的数量,只有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你才有话语权。现在我们逐渐在做这个工作,要有一个过程。希望下一步产业界的企业,支持这块的工作。这是关于标委会的事。
同时,我们也跟国标委提出来,我们觉得基本上讲,我们这块相对来说是走在前面的。等于国际标准化组织刚刚在做这个事,我们及早介入对于下一步二手市场的发展应该是有好处的。
再有一个就是提出二手系列标准,我现在看了看,你们列了一个文章,说实话比我原先想得好,在座的都是工程机械设备专业的人士,我对这块外行。之所以我们当时有这个想法,05年我们在搞内资的租赁企业的融资试点的时候,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工程机械的企业,那么在聊到这个的时候,可能感觉到二手市场和厂商的协和这块,需要有一个标准。因为目前的市场大家提到了,市场的经营主体规模小、技术落后,售后跟不上。而且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机械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在目前已经体会到了中国二手设备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在30、40年之内,应该是一个持续增长的状况。
再有由于中国市场的情况,国外大量二手设备的引入,有些是质量有保证的,其中有一部分是一些伪劣品。实际上在我们现在,真正购买二手设备的客户当中,有一部分是我们的中小企业,那么中小企业看重的是设备的实际价值,希望它的性价比很合适,但是我们不知道,他们不一定有鉴别的水平和能力。这是我们立这几个标准的想法。
还有一点我们在了解中,也有人提到过,这个设备进口,我们国家目前还有税,这个税的问题是海关在估价的时候有没有一个流量化的标准?最重要一点我们之所以立这个标准项目,是希望给予厂商积极参与这么一个二手设备的流通市场。现在的企业也有一个自身回收设备的处置问题。我们本身也希望厂商企业介入到二手市场,可以凭借技术力量的优势,能够促进这个产品的增值,然后规范这个市场。包括我们车现在也在逐渐的,鼓励汽车企业进行置换,以旧换新,这个对消费者是有吸引力的。
再有就是大家知道环保的事业,工程机械的发展带来能源消耗的问题,这块我们跟上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压力。再有就是希望二手市场更有透明度,增加信息对称性。至于说标准要注意哪些方面?我也说得不是特准确,我想了想觉得要把握几个原则:
一个从大的方面要符合国家“十一五”的循环经济总的思路,同时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我们国家有几个目录,产业发展的目录,包括外商合资鼓励的目录,大家参照一下。以及国务院2005年22号文,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这一类的指导性文件和法律法规,我觉得这是我们做标准最重要一点。
第二点,我就想说,要注意和现有的标准的一些衔接问题,那么现有的,因为机械行业是一个很大的行业、也是一个很历史久远的行业,我觉得流通跟机械是很像的,机械本身是一个行业,机械也涉及到方方面面、冶金、化工等等。那么流通也是这样,流通本身是一个行业,实际流通也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那么这一块呢,我们流通做二手流通的标准,怎么样跟制造业、跟产品的标准有一个衔接?这是我考虑的第二点。
第三点我觉得要在确保劳动、安全和环保的前提下,提高二手设备的资源综合利用的这么一个价值。这是第三个原则。
第四个我觉得在综合国外先进的做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我们国家的国情。在提升二手设备经营主体的技术水平的同时,促进二手设备市场的规范。
再有一个就是这个标准,因为它是一个二手设备的流通的标准,那么要体现流通的特点,不能光光是技术指标、还要有流动操作的规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