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新产业
知情人士分析,徐工进军新产业,既有外部因素的推动,也有内部扩张的动力。比较幸运的是,此时徐工遇到了中国产业变动的大好时机,一些新市场的潜力,正变得真实起来,而徐工自己的核心能力,也恰好与之相关。
工程机械竞争愈演愈烈,而且需求量不可能一味地增加。显然,要实现徐工2010年做到500亿元、2015年做到1000亿元的宏大目标,光靠工程机械这一行业难度非常之大。于是,王民在主抓工程机械的同时,也把眼光瞄准了另外的产业。
据知情人士透露,徐工集团风电项目组正在调查考察项目选址。该项目主要建成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的装配、控制系统、叶片、轮毂等铸件和结构件的生产加工等生产线。一期计划投资10亿元,征地600亩,厂房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徐工集团风电设备样机预计今年年底前出来,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一期项目投资,2009年形成批量生产。
前不久在徐州举办的2008年太平洋论坛上,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邹徐文指出,“徐州将着力打造百亿级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重点支持徐州罗特艾德投资1亿美元的1.5兆瓦、2兆瓦、2.5兆瓦风电用回转支承技改项目,努力形成风电用回转支承年生产能力10000套的产业规模,进一步巩固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引导徐工集团争取在3~5年形成年产1000台1.5兆瓦及以上大型风电机组产能和百亿元产业规模,成为全国风电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
王民表示,徐工进军风电设备有三大优势,第一,徐工有自己的优势,回转支承是徐工和罗特艾德合作的。第二,风电市场很大,现在仍是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三,徐工有钱投资风电。
有专家分析,目前风电设备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只有金风科技和东方汽轮机厂等少数几家企业,整个行业的总体技术方面仍需大幅提升,目前的风电机组四分之三以上很少能一开起来运行到100个小时的,不是这个坏就是那个坏,风电投资存在很大的风险。
王民解释说,“我们做风电不是什么都做。我们要找一个合作伙伴,风电要搞出来就要有一个合作伙伴,即风电的运营伙伴。做出来以后,要有人买,要有风电厂来安装,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当然风电这个项目我们还是在调研阶段,还在积极的规划市场。但是怎么做,做多大,我们也在考虑,还要最后决策。”
另据了解,徐工将进军重型卡车领域,年内将有所突破。据分析,徐工将收购的是江苏省的一家重卡公司,意在获得重卡的生产准入证。
王民对此不置可否,但他认为,“搞工程机械的成套性很重要,能挖能装,还要能运。徐工本身就有制造专用车底盘的技术和人才。同时,我们工程机械产品的客户和重型卡车的客户都是非常接近的。所以,徐工希望很快在这方面有所行动。”
无论是风电,还是重卡,徐工正开始步入多元化的新局面。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徐工在政府主导下并购了一批徐州地区的小企业,大多是经营不善的小国企。在王民上台前,徐工是个多元化的“外表很强大、内部很虚弱”的集团公司。于是,王民一上任,就做了一个很“异端”的决定:放弃多元化,坚持以工程机械为主业的发展和品牌经营发展目标。
毋庸置疑,王民希望这次的多元化能让徐工变得内外都很强大。要想做到这一点,王民认为,“一般企业做大了以后,往往就要遇到投资的困惑,往哪里投,投不好就要出问题,投好了就上去了。这把握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徐工进军某个产业前都要进行详细的考察,看准了再投,不见兔子不撒鹰。徐工多元化是相关多元化,只进军有关联的产业,而且产业的规模要很大,徐工有这个能力把它做起来,这几个要素都要注意。房地产我们不搞,虚拟市场的我们也不搞。股票我不懂,资本市场我也不太懂,但做一点实事还可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