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棋局
有时候,高明的棋手一开始落子时会显得平淡无奇,但棋至中盘,其布局的“势”便隐隐显露出来。这一次,徐工即将为我们托出的,也是这样一盘棋吗?
至今,王民仍坚持认为徐工必须改制。“一定要在制度上有所突破。徐工做到现在,我们已把国企体制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王民表示,“发展到一定的时候,体制就是很关键的。这个体制决定了企业能做多大,包括体制建立好以后,对人才的吸引、积极性的发挥、和国际市场的接轨,都有很大的益处。未来假如说不改制,徐工能不能做大?也可能做大,但是很艰难。也可能放弃了一些根本性的追求,而做了一些规模性的扩张。对国企,政府都是要规模的,要GDP的。”
当然,王民不希望只有规模性的扩张,而是希望徐工真正做强做大。王民强调,“做了一把手就没有退路了,要不留退路地干。徐工的未来要通过机制的转换和建立,把最根本的制度建立好、改革好。”
据说,和凯雷的合作很快就要有结果了。“北京还没有说不行,等哪天说不行了,再想其他的方法。”王民如是说。
如果凯雷合作一事失败,王民将采取怎样的方法呢?
王民提示说,“改制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到钱,一个是想得到机制,一个是想得到通道,这个通道就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不管和谁合作,徐工第一要控股,不管是产业的、金融的、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徐工控股是绝对的。第二,徐工真要找合作伙伴,我们不找老外了,我们找中国人,至于是产业的还是金融的,不是主要的。”
这让人联想起了中联重科。当初中联重科引进投资者是选择了本土投资企业??联想弘毅,而中联重科能有今天的发展也证明了引进联想弘毅是个正确选择。据了解,目前,中联重科联合联想弘毅等共同投资方计划以投标方式收购一家主营业务为工程机械制造的意大利CIFA公司100%的股权(其中中联重科拟占其60%的股权),该收购已接近尾声。CIFA公司目前为世界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如果中联重科顺利将CIFA公司收归囊中,中联重科将在该领域称雄全球。
据知情人士透露,王民在与凯雷合资遇阻后,曾亲自率队前往中联重科,与其董事长詹纯新会晤。外界虽对会晤内容不得而知,但知情人士认为,不排除詹纯新向王民介绍了中联重科的做法,只是不知这种做法对王民有多大的启发?
另据传,徐工正在海外考察研发机构,估计很快就会并购一家海外研发机构,这或许是徐工打开国际通道的一把金钥匙。王民表示,“国际市场是很有吸引力的,是很大的蛋糕,有很大的诱惑,但是也有很大的陷井,我们还是持谨慎的积极态度。徐工有自己的国际发展路程,分三步:第一步,产品走出去,包括服务、备件走出去,代理商建设、网络建设。第二步,研发要走出去,就是人要走出去,国外研发机构的建立。第三步,企业走出去。这几步可能走得频率慢一点,我们要加快,不盲目,不跟风。抓住任何一次机遇去做,你就能做好了。”
当然,在凯雷一事并没有最终结果时,徐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时刻准备迎接挑战。以徐重带跑整个徐工,加速零部件发展,准备进军重卡和风电设备都在王民的谋划之中。此外,徐工将退出以卡特彼勒合资的挖掘机生产企业,建立自己的挖掘机产业,大中小型都要干,定位是国内的最高水平,在三年之内实现10亿元销售额的规模。
王民表示,“工程机械的品种系列,徐工没有覆盖到的,还要努力的覆盖到。目前没有做大规模的,要努力的做大。已经做到国内第一的,要努力向世界级企业努力。徐工的技术改造整体是比较成功的,包括主机和零部件的改造,还有以徐工重型为代表的主机的水平。我们还将拓展关联度很高的重型卡车,这一块市场也是非常大。风电在我们考虑之列,但是到底怎么做,还要很好的研究。目前,徐工整个的产业制造体系主要集聚在徐州,扩张也是适时、适度的。但是花一分钱就要有一分钱的回报,徐工不乱圈地,不乱忽悠,看准了就投,这是徐工的基本构想。”
在与众多财经媒体记者交流时,王民多次使用“酝酿”、“考虑”等字眼。想必这三年来,无数个方案已经在王民的脑海中过了一遍又一遍。或许,过不了多久,随着凯雷合资一事有了定论,徐工完整的棋局将合盘而出。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