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路面机械网首页
筑路机械分会
筑养路机械
English

天下谁人不识君——记中联重科收购之路

//www.lmjx.net 2008-7-4 9:38:00 中国路面机械网 

        “中国制造”,有着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作为依托,但这一市场决不能满足“中国制造”长期高速的成长。

  “中国制造”的成功,已经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示范效应,许多国家正在成为中国强有力的对手;大量的加工订单正在向比中国更具综合成本优势的国家在转移。

  在工程机械制造业领域中,在上个世纪国外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策略主要以产品输出为主。这种输出模式,有效地发挥了国际企业的规模制造优势与技术落差优势,从而获得了近乎垄断市场的利润。

  随着“中国制造”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在一个又一个产品领域内取得了比较优势,国际企业则以其雄厚的资本优势,力图通过收购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内优质企业,使中国自主品牌集体失语的方式来控制中国市场。

  如果依业内权威人士的预测,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国内市场将在2012年左右达到饱和。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不拓展海外市场,就不可能保持这个行业的持续增长;国内的企业与品牌的整合必将空前激烈。

  我们必须看到的是: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业企业与国际品牌企业的差距,由于马太效应,如果不采取超常规的方式成长,这种差距将越来越大。

  以世界工程机械制造业的第一品牌美国卡特彼勒为例,2004年,卡特彼勒在全球的销售额为302.5亿美元;2005年为363.5亿美元;2006年为415亿美元;2007年达到449.58亿美元。也就是说,卡特彼勒在短短的三年内销售额增长了近150亿美元。

  中国行业增长速度最快的中联重科,2007年的营业收入仅100多亿人民币数量级。在国内工程机械制造市场日趋饱和的状况下,要使整个行业能够持续高速的发展,拓展海外市场已经是一道死活题了。

  詹纯新提出的市场目标是:中联重科的销售额,一半来自国内,一半来自海外。这一目标的提出,已经包含了詹纯新对整个行业大局的预判。

  尽管中联重科去年的海外销售达10.20亿元,同比增长371.38%。这一来自中联重科年报的信息可以解读为:尽管海外市场成长很快,但海外销售额只占到整个销售额的10%左右。

  中联重科的海外销售额与其国内竞争对手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力图在3—5年内做到行业第一的中联重科,做大海外市场份额已经具有了强烈的战略意味。

  中联重科“高位嫁接”德国技术,从而取得混凝土输送泵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联重科从进入资本市场的那一天起,就是利用资本这一利器,跨越了多个工程机械产品领域的门槛而直接登堂入室;

  中联重科的思考方式是:从来不应该把时间花在低起点的自我复制,依靠自身的简单积累来完成规模扩张,而必须借助于资本这条永恒的金色纽带,通往自己所想往的地方。

  中联重科在海外市场拓展策略,依然秉承了自己的独特视角。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来源:湖南日报

    
讨论区
查看
查看本文评论
我来评两句
专题栏目
中国路面机械网新闻资讯,专业、权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