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铁建中铁十七局集团六公司在南昌市,以水下尖兵之势攻克了深水区施工的各种难关。现已合龙的赣江大桥,突破了制约昌九铁路的运输瓶颈。
5月28日凌晨2点,大江上下灯火通明,水上搅拌站通过地泵把最后一方混凝土注压到30米高的合龙段。至此,大桥梁体贯通。
迄今,途经南昌的京九铁路亦成为运输“热线”。仅货运列车日均170多列,与来往的客车相互干扰。让发展经济的动脉畅通无阻、还沿线居民一方宁静、解决旅客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众多困扰摆在面前。
2007年6月,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和当地政府在开工典礼上,以“增设南昌铁路枢纽西环线,实现客货分开,为‘热线’降温。”给了他们一个圆满的答案。
南昌活必枢纽畅,枢纽畅需赣江通。如何又好又快地实现赣江大桥贯通,成为十七局集团六公司亟需解答的“信誉考题”。
由于在深水区施工,各种建桥工艺都在这里得以体现,这座被誉为“桥梁技术博物馆”大桥,必须提前“交卷”才能保证全线按时通车,所以这座大桥被定为控制性工程。
项目经理唐昭霖说,这座长达8957米的大桥,其工程量目前成为赣江之最。所用混凝土如果堆成长宽高都为一米的正方体,可以从北京铺到承德。
直径20多米的钢壁双套箱还留在江中,建设者们以此为“掩体”,战风雪,斗波浪。在5个月内把22个桥墩从深水中“拔”起。
赣江大桥是国内第一座48米宽的双向铁路桥,他们通过研制改进造桥机,解决了超宽拼装梁的提升问题。前来参观学习40多名华东交大师生认为,这为他们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江西省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罗运谱表示:建设单位20个月实现大桥主体完工,不仅拉动了昌九工业走廊的大门,更是他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
此刻,烟波浩渺的赣江之上,庆典合龙的烟花爆竹与货轮昂扬的笛声交辉相映,在当年军旗升起之地,再次吹响了发展经济的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