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行业资讯 产品纵览 机友会 招标信息 工程信息 每周话题 热点专题 高端访谈 基建投资

探秘郑万高铁智能施工:信息在“跑路” 管控更有数

2018-05-04 14:35:30
中国路面机械网-工程机械新闻中心
字体大小:

探秘郑万高铁智能施工:信息在“跑路” 管控更有数

技术员在工地现场信息化室进行数据监控。

探秘郑万高铁智能施工:信息在“跑路” 管控更有数

试验室信息化配套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

探秘郑万高铁智能施工:信息在“跑路” 管控更有数

项目信息化监控中心。

探秘郑万高铁智能施工:信息在“跑路” 管控更有数

利用信息化对三臂台车进行钻眼布置。

人民铁道网讯(通讯员 蒋修妮)遍布现场各关键工序的摄像头、显示在机械料具各处的二维码、屏幕上闪烁变化的数字、手机里实时监控各项数据和现场施工现状……一个环节的数据和质量分析出现偏差,流程立即停止,直接影响现场工序进行,所有数据开放共享也时刻接受业主的监督,不容一丝回避和隐瞒。

在中铁五局一公司郑万铁路项目,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信息化为现场施工管理带来的革新,也深切体会到了这种高标准、高质量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为项目管理带来的提升,并成为推进项目建设管理活动的具体实践和有力抓手。

“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通过信息数据打通现场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让数据跑起来,监管更透明,你看,我们的拌合站质量管理平台就把现场施工所需的混凝土从生产到运输再到使用,全程无缝信息链接,同时也是全程监控,那是一点也假不得哪”在负责巴东隧道施工的项目架子二队的信息化监控里,年轻的技术主管石新华指着屏幕上变化的流程跟踪对我们详细解释着,让我们心生好奇。

为了验证石新华主管所说的“全程监控”,也为了体验一下项目信息化在现场施工中的实际作用,笔者专门跟随拌合站质量管理平台管理流程,全程感受了一下它的“信息化”之路。

早上七点半,现场施工员通过手机发起了混凝土任务申请,同时,拌合站站长接受到任务立即进行签收和派发,整个任务从申请到派发只需要不到5分钟。随后,试验员同试验监理一同认证,同意后派开始发配料单,操作手核对相关原材料后开始入仓,不到半个小时,原料就已顺利入仓。在首盘生产及鉴定过程中,监理对开盘产品进行检验,如果鉴定不合格,流程将立即停止,生产也必须停止。混凝土生产速度参照现场浇筑速度通过数据信息传送时刻进行调节,避免了混凝土等待时间过长。混凝土运输过程同样受到严格监控,每辆车都安装有GPS定位监控系,进行定位和行车轨迹监控,相邻两车混凝土之间确认时间一旦小于5分钟,系统将自动进行扣分处理,在施工现场,现场管理员必须通过扫描车辆上的二维码进行确认才能使用,一旦二维码数据与现场接受数据不符,页面直接出现报警扣分,所有扣分将直接显示在开放的数据平台,尽收业主眼底。通过拌合站混凝土管理平台,从任务下发至第一车混凝土生产结束送至现场大致需耗时65分钟,比传统“人跑路”、“ 纸传输”的方式节约了20%的时间,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对原材料管控也更加严格可控,避免了人为的干预。

该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作用于拌合站质量管理,也用于试验检测、隧道围岩量测、桥梁线型监测、沉降观测等专业作业工序,尤其在项目最具特色的机械化施工领域即三臂凿岩台车数据采集及上传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通过信息化管理中三臂凿岩台车数据采集及上传系统,将每个钻孔的位置、角度、孔深、孔内压力等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实时传输至台车上的电脑上进行记录与保存。钻孔结束后,将记录生成文件,从台车电脑内拷贝出来,在软件中分析每个孔的位置、角度、孔深、孔内压力等数据,而所有数据都可以在办公室进行实时监控。

现在,在该项目巴东隧道正洞及1#横洞、平阳坝多线特大桥、拌和站、试验室,信息化管理触角已遍布在标段重要工点,为现场施工管理提供着更为安全、高效、精细的管理。

自进场以来,按照业主对郑万铁路定位高、信息化要求高的思路,项目部投入资金先后引进了多种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项目部不仅建立了信息化监控中心,配置了信息化专职管理人员,在信息化室能查看监控各接入口的数据和现场情况。对施工现场各个作业面进行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控,而且以信息化为平台对项目的物资、设备、安全、质量等实现了全程监控、高效管理,有力地提升了项目综合管理水平,促进了施工生产安全平稳推进。

“以往,我们要填报大量的检验资料,有时候填报格式不统一、资料容易缺失、信息也会失真,现在我们有了自己会跑的数据,实时监控,现场管理更高效了”项目副总工程师兼工程部长吴俊宏在控制中心手指着一列列随时变化的数据,为我们介绍。

目前,经过一年半的管理维护和运行操作,中铁五局一公司郑万铁路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对项目在系统使用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完善和升级。

信息化管理平台是铁路建设系统与信息化时代接轨的表现,也是未来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大势所趋,也是公司倡导创新管理的生动体现,作为该公司在项目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先行试点,郑万铁路项目把信息化作为项目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作为项目管理建设活动的重要方式和载体,为项目管理提升发挥着平台支撑作用。

“现在,我国铁路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成为中国一张闪亮的名片,我们施工企业,也要适应新时代的建设管理需要,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用现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为企业提质增效增添新动力”该公司副总经济师兼项目经理郑万铁路10标一分部项目经理陈敏对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前景和作用的发挥充满信心。

  作为项目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试点,信息化管理平台在郑万铁路10标项目的成功落地和探索实践,为信息化建设在全局的推广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让数据跑起来,让管理强起来”正成为强化项目管理、提升企业发展质量的“智慧锦囊”。

下载机友会App二维码

扫码下载机友会APP
或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机友会”下载

路面机械网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资讯
扫码关注路面机械官方微信

链接地址://news.lmjx.net/2018/201805/2018050414353066.shtml

新闻投稿:news@lmjx.net

相关报道

莱芜市领导视察济莱高铁项目建设工作

5月2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孟令兴到济莱高铁雪野隧道入口、出口施工现场视察高铁项目建设工作。 孟令兴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汇报基建进展情况,详细了解推进工作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对开工以来的各项工作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推进济莱高铁建设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支撑项目,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市委。

[详情]

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零扰动”穿越村庄

(通讯员刘艳)4月29日,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一号斜井正洞大里程贯通,顺利下穿浅埋段村庄,这标着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距全面贯通目标又迈出重要一步。 中铁五局承建的京张铁路新八达岭隧道下穿石佛寺村庄250米,最小埋深12m,最大埋深40m,线路20m范围内共有房屋7处,均为单层砖混结构房屋。石佛寺村处于浅。

[详情]

石家庄地铁员工研发新型轨距尺获国家

随着省会地铁事业的发展,对省会地铁安全性能、维修质量、检查精度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日前,石家庄地铁员工王智勇等人,研发出的新型槽型轨、小型道岔轨距尺获得国家。 “轨道是地铁的基石,每米60公斤的钢轨组成的轨道在列车的高速运行下,两根钢轨之间的距离、高低变化要保持在几毫米以内。这就对轨道测量的工具。

[详情]

连盐铁路五处下穿立交桥工程主体建成

连盐铁路既是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基础项目,更是直接服务和加快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撑。建设者不分昼夜奋战在连盐铁路施工现场,工程建设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昨天,记者从市城建控股集团获悉,目前,连盐铁路五处下穿框架桥主体已经全部建成,目前正在进行附属工程扫尾建设。4月底前,将完成最后一部分墙身。

[详情]

中铁十一局三公司蒙华铁路荆门北联络线道岔在焦柳线插铺完成

人民铁道网讯(通讯员 赵龙)4月28日19时10分,经过6天奋战,中铁十一局集团蒙华铺架项目四工区在焦柳铁路陶家岗线路所处,成功插铺完成荆门北联络线2组道岔,标志着荆门北铺架基地上、下行联络线即将实现与焦柳铁路线的顺利联通。荆门北铺架基地位于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镇联心村境内,承担着蒙华铁路湖北段373.。

[详情]

郑州将新增一条下穿京广铁路隧道全长约1132米

4月11日,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对外公示了油脂北路(沙口路—南阳路)的规划。 油脂北路(沙口路—南阳路)规划为东西向城市次干路,规划路段全长约1132米,大致位于沙口路与南阳路之间的黄河路北侧,向东未来规划经海滩西街(规划路)与红专路相连。红专路未来可以通过它向西延伸到沙口路。油脂北路规划标准段道路红线。

[详情]

我国高寒地区最长快速铁路开始调试

  本报哈尔滨5月1日电 记者倪伟龄报道:5月1日6时45分,随着57072次检测列车从佳木斯发车,我国高寒地区最长快速铁路——新建哈尔滨至佳木斯铁路正式开始联调联试,对全线轨道设施和列车运行状态进行调试优化,预计7月末进入试运行阶段,8月末正式开通运营,我国高寒地区铁路网再。

[详情]

海口美兰机场交通枢纽中心高铁通道投用

  本报海口5月1日讯(记者 邓海宁 通讯员 云蕾 司明霏)记者日前从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获悉,5月1日起,机场交通枢纽中心(以下简称“GTC”)高铁通道正式投入使用。      据了解,海南环岛高铁北起海口东站,途经文昌、琼海、万宁、儋州、乐东等市县,美兰机。

[详情]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蒙华铁路DK1737+833公跨铁立交桥顺利合龙

人民铁道网(通讯员 庞云浩 朱壮壮)4月30日,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蒙华铁路MHTJ-31标段DK1737+833公跨铁最后一片预制板梁平稳、准确地落在支座上,标志着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蒙华铁路31标段重难点工程DK1737+833公跨铁顺利合龙。  项目部为建好蒙华铁路造福。

[详情]

全球首套高铁自动驾驶系统即将现场试验100%中国研发

据报道,由“中国通号”研发的全球首套时速350公里高铁自动驾驶系统(C3+ATO)顺利完成实验室测试,即将进入现场试验,标志着我国高铁自动驾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高铁的自动驾驶时代到来了!这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完全是中国自主研发取得的,核心技术和产品100%国产化,并建立了中国的技术标准! 点。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