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行业资讯 产品纵览 机友会 招标信息 工程信息 每周话题 热点专题 高端访谈 基建投资

异乡人

2017-08-21 15:53:33
中国路面机械网-工程机械新闻中心
字体大小:

第一次深刻感到身居他乡的寥落,是在北京大学读书的那七年,每当周末本市同学回家而我只能呆在寝室时,每当别人的亲朋好友窗下呼叫而我只能做个传话筒时,每当走在人潮拥挤的大街而四顾茫然无一熟识的面孔时,始终自我感觉良好的我就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孤独:我终究是个异乡人。

那个时候,哪怕一个微笑,一句关切的询问,一声亲切的招呼,对我们这群远居他乡的学子来说都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我开始变得很善感。我想异乡的感觉不仅在于饮食、气候和语言的不同,而是一种内心里的寥落,一种举目四望的陌生,没有人来追溯你的历史,考评你的过去,但是,也没有人意识到你的存在并关心着你的存在。人,总是需要在别人的关注(不管是一种怎样的关注)中生活,失去了这种关注仿佛就失去了某种依托,他的精神便开始流浪,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思乡切切的原因吧。

回到家乡后,虽说多有奔波,始终未能安定下来,但走来走去,仍旧只是在一个省份内迁移,异乡人的感觉渐渐淡漠下来。然而,另一种感觉却在不知不觉中萌生,当一个人真正自立于社会而再不能无端寻求父母庇护的时候,人生一系列更为复杂严峻的问题便接踵而来,在处理和适应的过程中每每心力交瘁的时候,便产生一种逃遁的欲望。远离亲切,远离熟悉,从而就远离了一切牵牵绊绊、无忧无虑、无牵无系,这个时候,流浪便成了一个迫切的向往。但生活毕竟是生活,我不可能象三毛一样,每每有挫或每每向往,就可以行囊一背,从一个地方潇洒地泊到另一个地方,万水千山走遍,我羡慕她,却无法效仿她。于是,心里那份漂泊感自然而然产生异乡人这个曾一度感伤的名词,此时变成了一种亲切,竟然想再亲身亲历、亲尝。

人就是这样,仿佛被圈定进某个模式,离家的时候想家,在家的时候又想离家,离乡的时候恋故里,在家的时候又想离乡,其它的事情也大类如此。人生,大概就是在这样的反复出走与回归中完成的吧。

长发为君留

小时候,邻居常称我为“假小子”。这也难怪,自入学后,我就没扎过辫。曾经,我也有两条可爱的“羊角辫”,我常以此为荣。后来,妈妈转换了工作,再也没时间每天帮我扎辫了,在妈妈连劝带哄下,我只好含着眼泪让那两条长辫飘散落地。

刚剪了头发的那几天,我不敢踏出家门半步,因为那头短发真是难看极了,又怕同伴笑话。从此,望着别人瀑布似的长发常兴叹不已。那时候,家里挂着一张相片,照片中年轻的妈妈有两条乌黑油亮的长辫。于是,我常搂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我的好妈妈,把你的长辫给我好吗?”

光阴似箭,短发伴我走过了十几个春秋。短发的潇洒、自然、利落,使我再也不会搂着妈妈的脖子要辫子了。

去年的一天,妈妈拉着我站在镜子前凝视良久,才笑着对我说:“霞儿,把头发留长吧!"我惊奇了。妈妈怎么啦?

第二天,我发现妈妈怔怔地坐在镜子前,手里拿着一张发黄的照片。是那张照片!当年妈妈为了不使我触“辫”伤情,不知何时悄悄地把它藏起来了。虽然距离现在那么远,但我仍能清楚地看到那两条乌黑油亮的长辫,还有那张年青的脸。

那张脸为什么这么熟悉?在哪里见过呢?我不禁惊奇了。是了,像我!那神情,那容貌,那一笑凝成的永恒,像极了我。一瞬间,我忽然明白了,妈妈为家为我们操劳了大半辈,青春像那两条乌黑油亮的长辫一样,随风而去了。她只想在女儿身上再觅那久远的回忆。

一定要把头发留长,为妈妈!我暗下决心。

如今,我已拥有了一条一尺多长的“马尾辫”了。望着妈妈满头风霜的短发,我深深地知道,妈妈已把她的长辫给了我了。

作者简介

史红霞,陕西西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陕西作协会员,2015年始发作品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诗刊》《羊城晚报》《陕西日报》等发表作品50多篇,现为《西北工人报》主编。

通讯地址:陕西省宝鸡市宏文路218号32层《西北工人报》社

邮编:721004 QQ:3574592853 邮箱:guchencang@163.com

如有稿酬,请汇入 工商银行卡号:9558802603102095675

开户行:宝鸡市支行

千秋不灭的魂魄

——我读《木兰诗》

小时候,父亲让我看的第一首诗是《木兰诗》。父亲一字一句的让我反复念,逐字逐句的领会。久而久之,我就被诗中那优美隽永的文字和木兰英姿飒爽的形象所吸引。从那时起,木兰的形象便深深地留在我的心中,岁月如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长大后,方知木兰及木兰从军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至今已流传了两千多年,唐朝白居易赞木兰“怪隆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杜牧题木兰庙曰:“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千载后,木兰的魂魄仍然活着,活在许多平民百姓、文人墨客、市井商贾中间,活在许多影视剧作品中,成为中国古代乃至现代女性的骄傲,她的光辉形象矗立在我国历史的丰碑之中。

据传花木兰是西汉初人,木兰原姓魏,名木栾。其父魏应,住在今陕西省延安市西南万花山的花原村。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甚广的木兰动人故事,均出自于《木兰诗》所述,一个少女的传奇就伴随着这首诗走向世界各地,而她的精髓也蕴含在这样一首诗中:“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在我国古代有名的叙事诗中,除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算是最长的一篇,但它在词调上更加清新自然,健康而明快,其诗韵更富有乐观向上的精神,它比起其它的叙事诗,更要脍炙人口,舒展欢畅。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笔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诗的开局即从“当户织”点明了木兰是一位典型的农家女子,在外患忧忧的动乱岁月,“军贴"颁下,本应父亲应征,但念及父亲年迈,弟弟年幼,思来想去,毅然决定女扮男装,“从此替爷征”。

出发前,准备工作是十分紧张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仅仅四句话,把一个忙忙碌碌的火热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行装刚刚备齐,即刻就要出征,“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呜啾啾。"两排八句,精僻地写出了征途的艰辛和对父母深切的思念。“旦辞”和“暮宿”在此二次吟咏,更加重了漫漫征途艰难险阻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把读者一下带到了悠远的边关要塞、古道沙场,很有一番“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感慨。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塞北的冬夜,寒风凛凛,传来刁斗声,冷月清清,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生活的艰苦,战斗的激烈,是可想而知的。经过十年的浴血奋战,在百战死的付出后,战争结束了。替父从军的木兰胜利归宋朝见天子,天子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封为尚书郎,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木兰本不稀罕爵赏,也不企慕荣禄,唯一的愿望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至此,一位纯朴善良的木兰跃然纸上。

木兰回家,全家老小和乡亲们兴奋异常,有的“出郭相扶将”,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来迎接木兰;有的“当户理红妆”,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有的“磨刀霍霍向猪羊”,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把木兰凯旋归来的迎接场面在这里又推向一个高潮,从诗的意境上又展示了木兰与父母和乡亲们的情深意切,再一次烘托了木兰令世人颂扬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木兰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这也正是《木兰诗》的生命所在,在纪念“建军90周年”的日子里,读其诗令人回味,为千秋不灭的魂而振奋。

 

 

 

 

 

让我们更好地去做

每天,你觉得很累吗?是不是不停地在自己的轨道上奔跑?

今天,你能坐下来,稍稍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吗?

你发现了吗,很多很多的人正和你一样挤在历史的拐弯的地方?你感觉到了吗,你的周围每天都在变得让自己感到陌生?

我们毫无选择地处在了这样一个激烈变革的时代,一个竞争的时代。同样,这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一个创业的时代!你听到了吗,每一个强者都在心底发出同样的颤音:“追求成功与卓越”

我们,该怎样做得更好?

“智慧是最宝贵的东西,胜过其余一切。“两千年前,古希腊智者德谟克里特的这句话,你还记得吗?

人类是智慧的生灵,智慧是人类的骄傲。

从远古的钻木取火到20世纪的原子能核电站,从4000年前的治水到今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从埃及的金字塔到我国的“神舟”飞船,人类每一个进步的脚印,无一不闪耀着智慧的光彩。凭借智慧,人类走出荒蛮时代,在纯粹的自然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凭借智慧,人类不断超越自我、重塑自我。

智慧带给人以尊严,带给人以力量,带给人以财富,更带给人以不断成功和随之而来

的心灵的激颤。智慧,因其不断显示出来的令人惊叹的创造魅力,而成为人类赞颂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在到处充斥着宗教神学的迷信与愚昧之时,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这一大胆赞叹,悄悄拉开了遮蔽智慧的帷幕。“知识就是力量”。在培根这一声高呼之中。智慧以主角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当代社会,智慧主角已经以其使人叹服和超卓演出牢牢控制了历史的舞台。

温斯顿·丘吉尔曾预言:“未来的帝国乃是智力的帝国”。今天,当我们环顾世界,这一预言已经应验。从中东战场的争战。到繁华都市中商家的角逐,从富民强国之路,到个人事业的成功,哪一步能缺得了智慧来“唱戏”!

为什么有的人身无分文却能白手起家。而有的人腰缠万贯最后却无处安身?为什么有的人能在澎湃的竞争大潮中得心应手。而有的人却不时感到恐惧与不安?……无论国与国的较量,还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关键都在于科技与人才。然而。其核心正是智慧的强弱多寡。

坐下来安静地想一想。除了一种进取的精神,我们还需要什么?每天,我们该怎样给自己的“智慧库”充电?

现在,站起来,让我们更好地去做!

缺角的花盆(小小说)

“小霞,我哥哥还特别喜欢养花……”一路上,小丽向我介绍她哥哥的情况,我心里仿佛一池春水荡起了涟漪。

“到了,就在五楼。”小丽领着我走上楼,我的心怦怦直跳,一位姑娘初次经历这事,不由地两颊像火一样烫。

进门。招呼。我们相互沉默。我悄悄地看了他几眼,长得真帅!绝对压倒班组里众姐妹的男友。我暗暗点点头,想到妈妈的嘱咐:看看仔细。妈妈是老质检员,三句话不离本行。这不挺好的……嗳哟,才见面就评头品足,我感到脸上一阵躁热。

“来,看看花,‘花为媒’,嘻嘻。”小丽打破僵局,我们来到阳台上。

花真多,一排排一盆盆,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他神采飞扬地一一指点着说道:“我业余时间就爱养花,这是海棠,这是米兰,这是……”

啊!茉莉花。在第二排架子上,我看到了那缺了一个角的咖啡色的花盆。那是爸爸退休前,工会组织去苏杭游玩,爸爸特意在宜兴买的八角菱形花盆。一次浇水我不小心碰掉了一个角,爸爸几天没理我,谁知几个月前,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一只卑鄙的手伸向我家二楼阳台……我不敢相信,眼前长得如此漂亮潇洒的他……他陶醉在花香中,仍津津有味地说着:“你看那盆茉莉,一簇能开八朵花,那是我到一位朋友家端来的。”

“朋友家?”我茫然地闭上眼,心里像翻江倒海,花盆遗失的第二天,爸爸看着撒落地上的泥土,气得双手发抖,水壶也摔了,不停地骂着:“要花何必偷!”嗳,花是美的,养花人呢?我慢慢睁开眼,默默地看着那小巧秀气洁白无瑕的花朵,心儿逐渐地冰冷下来。

小霞,你好像有什么话……”小丽看见我离开阳台拉开大门要离去,追上来拦住我问道。我轻轻地说了声:“质量不合格。”“什么?”小丽睁大双眼,我干脆挑明了说道:“那个缺角的花盆是我爸爸的。”

我走了,门后传来小丽指责声:“小霞是打着灯笼难找的姑娘,哥哥你真混,当时我就问过你,朋友怎么送一个缺角的花盆,你……你脑袋瓜里真缺个‘角’……”

小乖(小小说)

小乖乃某局长家一只哈巴狗也。聊记小乖,只为小乖之乖与其它狗不同。

小乖独具善变性。对局长千金乖,对局长夫人亦乖,常用两只大耳朵摩挲媳们,常逗得她们哈哈大笑。她们笑后便扔给小乖几句夸奖。对局长大人则既乖且怕,局长偶尔一声无意识的咳嗽,也令小乖惊跳,惶惶逃之。

局长的客人特多。每有坐着小车光临者,小乖必定扭动肥胖的身躯,跟在前去为来者开车门的局长之后,以示自己和局长一样的热情,并竭力让对方知道自己也乃局长家中之一员。客人走时,小乖也一定会和局长一起躬送于门外。

对那些私下造访者,小乖则不乖了。人一进门,小乖便会毫无顾忌地扑上去撕扯来者手中大包,弄得来者只好一边笑着,一边向局长夸小乖乖。来者坐时,小乖朝他直瞪眼;来者走时,小乖还忘不了朝他狂叫几声,直让来者心有余悸。小乖好不得意。

然而,小乖也有难堪之时。不久前,局长家来了几位头顶大盖帽者者,在屋里东翻西找东西,还有一位专门作记录。望着额头直冒冷汗、六神无主、全无昔日成风的主人,小乖不知如何献乖才好……

 

“干姜”轶事(小小说)

俗话说,姜是老的辣。单位有姜,虽老非辣,却干。他干瘦、干练、干直。谓之干姜。干瘦者,身材也。虽时下有新说,有钱不买老来瘦。但,他天生不会长胖,也只好随之任之了。好在他身无大恙,无碍工作,至于胖瘦,并无人多究。干练者,工作也。凭着他数十年之工作经验,加之近于袁隆平那样的敬业精神,单位里无人不为之翘指称道。干直者,品性也。在当今社会,像姜这种身居供应处长多年而两袖清风不谋私利者,实难能可贵。故,姜在生活中多有轶事相传,简录如下。

儿子找不起对象姜干瘦。其妻姜嫂也人不过百斤,虽50有半,仍没有发福之迹象。儿子姜壮却一反父母遗传之基因,身高一米又九,其份量是父母体重之和仍绰绰有余。按理说,这身高正是当今女士求婚之热点。但,姜壮虽年近30,婚姻却久久不透。其原因,姜嫂注解道:谁跟俺这穷光蛋!

姜嫂仍是清洁工姜嫂随姜从部队转业时,由于附近没有对口单位,这位昔日的优秀教师便做了家属区里的一名清洁工人。为了干好工作,姜嫂起早贪黑,从无怨言。岂知.读小学的小女儿姜静为此事却大动肝火。

姜静:“妈!你再不调工作,我明天就不读书了!”

姜嫂:“为什么?”

“同学们在学校都叫我小扫帚。”

姜嫂心里一沉,好一阵儿才缓过气来。说:“乖闺女。好好上学,妈到明年一准调。”

第二年,女儿又问此事,姜嫂说:“哎哟,是妈忘了合同期了。妈还有一年的合同,岂能半途而废……”

一转眼,姜静中学毕业了。姜嫂仍是清洁工。一日,姜静对妈说:“妈,我快和你一样了。”

姜嫂不解:“什么一样了?”

“我快长成大扫帚了!”

“干姜”仍是两头沉前些年,人们习惯将家居农村的单身职工叫“一头沉”。‘可姜妻室儿女全在城市,却为何叫“两头沉”呢?秦始皇的边墙,这话(画),可就长了。

姜的妻子随军那年,家中撇有老父。当时是集体经济,军属又有照顾,加之政策不允许,老父不能随军,这家也就只好暂时一分为二了。后来,转业到了地方,姜原打算将老父接到城里一起生活,由于住房的原因,又未能如愿。

接着,有几次分房,姜又将机会让给了别人。

再后来,姜终于分到了新房,可老父说他在乡下住惯了,死活不肯进城。姜说,不进城可以,责任田别种了,我养活你。可爹呢,非种不可。姜没办法,只好依。可姜知道,爹那把年纪哪还能种地?他是掉不开那片情,那片土地之情。他要用这片情将自己的后代(至少是儿子这代)牢牢的牵住、牵住……

就为这,姜成了“两头沉”。节假日,他除忙城里这个家之外,还得到乡下帮老父亲侍候土地。

大雁塔与唐代诗人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这是唐诗人岑参称道大雁塔雄姿的诗句。大雁塔作为西安的标志且为西安人所引以为豪,它不仅仅以历史文化遗存而享誉海内外,历代诗人的登临则赋于它更深的文化内涵。

诗人自古善感,感物而伤怀,尤是登高。其典型的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登鹳雀楼》(王之涣)。然而登临蕴藉佛风仙气的大雁塔则是别有一番情味。塔顶的制高点似乎是诗人佛、儒思想及忧国忧民之情、个人遭遇之感的交汇场所,其情、其感在远望景物的触发下喷薄而出,化为多文化维度的千古绝句。如杜甫之《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可见,其儒、佛思想,个人情感都有充分的表现,更多的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大胆讽喻。体现了他为国为民的忧情愁绪。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西人长安,求官不遂,困居十年。长期的困顿失意及亲眼所见唐玄宗信任权奸,宠信宦官,穷奢极欲,肆意聚敛,政治腐败。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朝政,任人唯亲,横征暴敛,挥霍无度,以至安史之乱,兵连祸结,人民颠沛流离,饱尝饥走荒山之苦。这种社会现实使他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对社会现实有了较清楚的认识。该诗正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而《同诸公登兹恩寺浮图》(高适)及《与高适薛据同登兹恩寺浮图》(岑参)二首。则在不同程度的佛理体验中,抒发了个人仕运不佳的不满情绪。“言是羽翼生,迥出虚空上。顿疑身世别,乃觉形神主。”、“盛时渐阮步,末宦知周防。输效独无因,斯焉可游放。”(高适),“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岑参)从诗题可以看出,是二人同登雁塔而作,似有些相互唱和之味。如果说高适在诗中抒发了因官微职卑难以得志的话;那么,岑参则从另一个极端叙述了这种思想。而以佛理体验作为暂时的精神寄托点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在唐代登临大雁塔且题诗的诗人中纯粹以颂塔赞佛的作品如刘沧之《夏日登慈恩寺》“坐机消尽话玄理,暮磬出林疏韵澄。”、许玫的《题雁塔》“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尽管如此,谁都没有把此作为归宿,倒是张乔最后却做了个隐居之人。但他在《登慈恩寺塔》里抒发的却是淡淡的思乡之情,也许是他崇尚道教的缘故吧!(诗有“清凉碧落中”句)综上所述唐诗人所题登临大雁塔诗集中地体现了有唐一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皈依佛理”的精神风貌,也真实地反映了大雁塔作为佛教胜地在唐代倍受重视的史实及当时的兴盛场面。清代洪亮吉《慈恩寺上雁塔》即是对那段历史的艺术总结:

忆从初地坛名场,阅劫来游竞渺茫。

韦曲花深愁暮雨,终南山古易斜阳。

高张岑杜诗篇冷,天宝开元岁月荒。

莫笑众贤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沧桑。

此诗在意境上虽显得有些凄凉,但它已足以能够反映出唐代著名诗人与大雁塔不解的情缘及他们所赋予宝塔的深刻思想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厚重着这一历史文化胜迹的文化价值及艺术审美价值。

西部断想

贫瘠赢弱的土地上

生存着无数不屈的灵魂

祖祖辈辈繁衍着历史

却依然很少闻到现代文明的气息

西部——也曾是将帅书写传奇的地方

他充满神奇与悲壮

从远古走到现在

耳边仿佛又金戈铁马

眼前是壮士兮醉卧沙场、马革裹尸

西部——又是发配流放的囚笼

当江南草长而西部边陲正白雪皑皑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

多少人困死在茫茫戈壁沙滩

这是天然的炼狱

历史推进到二十一世纪

睿知的决策者“一声呐喊—一带一路

聚焦了无数的目光

广漠浩大的西部又蕴藏着多少天然财富

志于创业者、来西部吧!

一个辉煌灿烂的明天在向你招手

看——荒漠正慢慢变绿

一条条笔直的高速铁轨正向大漠深处延伸

宽阔的公路从黄土高坡走到了天山南北

无数的仁人志士如潮般向西部涌来

西部——将不再在凄凉与壮美中观望

到处洋溢着改天换地之气势

仿佛一夜之间城市的高楼又增添了许多

“西气东输”,将不知创造多少财富

西部——正以昂扬的斗志迎接着未来的挑战!

渡 船

那是二年前的春夏之交,我到陕南某县一个叫黑水峪的地方搞调查。陪同我的当地干部是一位中学女教师,姓杨。

由县上到目的地要走十几里路。路,就在两山之间,沿着谷底宛延的河水,时而岸左,时而岸右。沿途要趟十几次河,还要坐一次摆渡小船。

一天傍晚归来,将近渡口,突然浓云密布,狂风急雨骤然而降。我们俩带着雨伞.仍挡不住斜雨侵身,寒气袭人。走在前边的杨老师回头大声喊了些什么,我一个字也听不清,走近问他,他说:“我在吟诗。”

我笑了:“这种鬼天气,你还有这般雅兴?”

“我们山里人,这点儿雨算个啥!”

“你把刚才的诗念给我听?”

“你看!”杨老师顺手往前一指:“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简直绝了!”

可不是嘛!眼前正是诗的画面:一条小小渡船横在岸边,风雨中飘摇。往常戴着一顶旧草帽。见人就笑的老船公,不知躲到哪里去了。这时,天渐渐地黑,雨还在无情地下。

“怎么办?”我有点儿犯愁。

“好办得很。”杨老师满不在乎:“在我们这儿,除了吃奶的娃儿,没得不会撑船的。”

“那,船划过去。谁给划过来?”

“替古人担忧噢!”

于是我二话没说上了船。杨老师熟练地左—篙、右一篙地撑着,只是颐不得打伞。我想给他遮点雨,被他厉声喝住:“莫动!”好家伙!船小流急,我刚挪动一下,已经意识到有翻船的可能。

过了河,杨老师的衣服全湿了。我说:“你这样会感冒的。”杨老师只是抹了一把湿漉漉的长发笑笑:“没关系。”

一会儿雨停了。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好象故意和我们开玩笑。

“史同志(这里的人对上边来的干部习惯这么称呼),我想问你个问题。”

杨老师说,有一天他给初中毕业班讲课,讲的就是刚才那首诗。刚准备下课,一位小同学突然站起来:“老师,我可以提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

“在春潮带雨晚来急的时候,还会有黄鹂深树鸣吗?”

是啊!这位同学提得有理。杨老师当时给蒙住了。

我也给蒙住了,好久没有回过神儿:“我想有两种可能:第一,诗人初来野渡时,正是斜阳晚照。彩霞满天。这时在深树丛里,不仅有黄鹂,应该是群鸟喧鸣。然而南方暮春的傍晚,天气往往多变,就象刚才那样。也就是说,诗人写的是两个时间发生的事。第二,写诗不是现场写生。不要求与现实绝对吻合,甚至可以纯属虚构。”

“我也这么说,可惜没有你这么圆满……唉!他已经毕业了。”杨老师似乎还在遗憾。

其实我也是即兴发挥,心里并不踏实。

当天夜里,雨又在下,而且越下越大。我躺在县招待所的床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杨老师提的问题,总在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想,总也找不出满意的答案。后来不知为什么,又担心起那只渡船的安危来了。

次日清晨,天气格外晴朗,饭后我们来到渡口,老远就见老船公独自蹲在河边,直到我们走近,老人头也不抬,只是不停地抽着旱烟。见此情景,怕是发生了什么事。果然,渡船不知何处去。听老人说,昨晚八点钟他还渡人来着,可能是夜里雨大,被暴涨的河水冲走了。本来,一条小船值不了多少钱,可惜的是,这条船是用老人的寿木板做的。老人把烟袋锅在石头上狠狠磕了两下:“唉,当初要是听二娃子一句话就好罗!”

因为过不了河,我们只好回招待所。我问杨老师老船公最后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杨老师说,老船公的二小子是个保险代办员,说不定是为渡船参加财产保险的事爷儿俩有矛盾。

几天以后,听说能过河了。我们来到渡口,老船公老远就笑开了花:“昨天等了你们一天。快来坐一下我这条新船。”船是够新的,而且比原来的船大。我问老人家怎么这么快就做了一条新船,老人说:“哪里哟,这功劳是我们二娃子的。”老人悠悠地撑着船,悠悠地往下说。去年,他家二娃子当上了保险代办员,心想要带个头,给老爸宣传了一大堆好处,动员老爸将渡船参加保险。老爸呢,把天说破也不同意,“你娃儿才当了几天啥子代办员,就来动老子的脑筋。当年我在这黑水河摆渡的时候,你娃儿可惜还没得出世,方圆几十里,谁不夸我船撑得好?保啥子险?钱没处花了?个背时的!”

说到这里,老人笑了:“你们不晓得,我们二娃子平时说活不多,其实心眼儿不少。他当面不敢跟老子开顶风船,背着老子和他妈串通一气,硬是给渡船保了个险。这一回难为他,不晓得保险公司赔了他好多钱,更不晓得又从哪里给我弄来这条新船。天地良心,比我那条旧船硬是好噢!”

听到这里,我也为老人家高兴,拍着崭新的船帮问:“这条船得多少钱?”

老人说:“这是我们二娃子一手操办的,说啥子也不告诉我花了好多钱。嘿嘿,跟老子保密。‘我算服了,算服了!”

下船时,我们照例给老人家付钱,被老人一手拒绝:“你们还不晓得,为了感谢保险公司的恩情,我昨天已经宣布:免费摆渡三天!”老人伸出三个指头。从他明亮的眼神儿里溢出,此时老人的心里是何等得意……

高原——史诗般的童话

诞生于一个古老的黄昏

在大海无数次的抖动中

屹立起你不朽的臂膀

几万年后晶莹的雪水

注入你干涸无助的胸膛

于是

在远古不曾有过生命的荒原

太阳才有了这般辉煌

在黄河水的奔腾咆哮中

你成为精灵

你走在漫漫的长夜里

大风伴随着狼嚎

跨过你梦幻般的征程

儿子走过孙子走过

历史率领着悲壮

渡过宇宙间匆匆的一瞬

你在无尽的生命中呼救

你在漫漫的长夜里等待

是开山劈石般的巨响

诱发了你滚滚东流的向往

是弄潮下海的涛声

震醒了你的沉睡:从梦乡

 

高原,史诗般的童话

史诗般的辉煌

中国西部的太阳最红

中国西部

一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

这里

蕴蓄着久远丰腴的宝藏

积淀着几多历史光荣

那莫高窟的飞天

那丝绸之路的驼铃

那楼兰遗址

那西夏王陵

那唐蕃古道的车辇

那骊山脚下的兵马俑

那圣洁的塔尔寺

那璀璨的布达拉宫

这里的每一个地名

都散发诱人的魅力

这里的每一道风景

都孕育着华夏的灿烂文明

但是

走进这片诚实的土地

却淡漠了骄傲的心情

“春风不度玉门关"

朗朗晴空飘浮着丝丝寂冷

“黄沙漠漠村烟断"

山川、高坡烙印着荒凉与贫穷

这是为什么

岁月悠悠不回应

中南海的灯光

穿透沉闷的阴霾云层

一个伟大的构想

把沉睡的黄土地唤醒

一带一路的号角

放飞了一个民族的幻梦

向岁月呼唤

一缕春风吹绿久冻的山峰

向荒蛮抗争

一场细雨播洒亮丽的彩虹

向贫穷宣战

一杆大旗挥出新时代的繁荣

向希望迈进

一卷西部新史即将诞生

不信东风唤不回

不信西部花不红

迈开春天的脚步

进行大开发的新长征

历史证明

这是一个伟大的行动

十三亿八千万个声音

西部振兴就是祖国的振兴

我们告诉世界

中国西部的太阳最红

剪下一片鸟啼(外一首)

剪下一片鸟啼握在手中

便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便有一粒嫩芽

在手心换动

握不住的

这一片鸟啼滑飞的感觉.

象流水或时光

穿过玻璃和人心

同目光一起盘旋

 

好绿的一片鸟啼

撞在窗帘上

卷起一缕湿润的风

窗帘深处一片片羽毛

悄然滑落

这一片鸟啼

何时才能与另一片鸟啼相接

让我化一缕柔风追去

追至鸟的喙边

成一缕缱倦的情绪

早晨的太阳

早晨是出发的地方

最初的太阳在我们家里

我的小女儿

太阳的核心

从深眠中醒来

第一声娇啼 就释放出夺人的光芒

我的丈夫在女儿的照耀下

成灿灿的黎明

我是举着太阳

追着黎明走出来的

我们乘着光在早晨的音乐上

在铃声上奔走

象鸟声跳动出鸟巢

象光展开翅膀

我们走入书和纸

进入时间一样深厚的土地

我们走进这些宽阔的叶

象蜜蜂在花朵上歌唱

 

 

人格的力量(小小说)

吃过午饭,正想看会儿电视,有人敲门。

我去拉开门,见是一个乞丐,正要轰他走,我爸从房里出来,看着那个很年轻的乞丐问:“你也要饭么?”

“……”那小乞丐看看我爸爸,没说话。

我爸又问:“你多大了?"

“十八。”

“哪里人?”

“甘肃。”

“来城里没找事做?”

“找事做,没找到,也没钱回家!"小乞丐说着,要哭。

我爸说:“好吧,你进来。”

那小乞丐瞪着眼,看看我爸,又看看我,不敢往门里走。

我看他那样子,浑身衣服脏兮兮的,头发蓬乱得像只大尾羊,说不定还有虱子。我不同意让他走进家门,就说:“好了,给他几十块钱得了。”说着我从口袋拿钱。

我爸说:“不要给他钱,应该给他人格,给他尊严。他是个年轻人,跟你一样都是十八九岁,应该给他做人的尊严。”转身又对小乞丐说:“不怕,你进来。”

我看那小乞丐真的要往门里走,就大声说:“哎呀爸,你不要轻信他,他是装的,现在骗钱的方法多得很,你也别太教授气了。”

“不管真的假的,他现在这个生存状态,我们就不应该袖手旁观。”

我还是不同意:“哎呀爸!那我们就再给他一些吃的不就得了?"我说着,就要去拿吃的东西。

我爸不让我拿,坚持对门外那个小乞丐说:“你进来,不要怕。”

那小乞丐又看看我,还是不敢往门里跨。

“不怕,你进来。我们不会怎么你的。你进来吧。”我爸说着,伸手去拉那小乞丐的手。

那乞丐小心翼翼跨进门来,不敢站,也不敢坐,不知如何是好。

我爸对他说:“不要怕孩子,你先去卫生间洗洗,把身上脏衣服换掉,我儿子有些旧衣服,你换上,你会精神些。人有了精神,就有了勇气。"我爸说着,把那小乞丐领进卫生间。

真不可思议,竟把一个乞丐放到家里来。我气得捂着鼻子大叫:“哎呀爸,你闻闻,家里成什么味啦?”

我爸听我叫,马上从卫生间走出来,冷冷地望着我说:“孩子,别这么说,大家都是人,而且你们都是同龄人你怎么变得连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你让我非常失望!

我爸生气了,我也不敢再说。关起门,在房里做题。

一会儿,听不到卫生间里的水响了,我隔着门缝往客厅里一看,嗬!那小乞丐不像乞丐了,上身穿我哥的蓝褂子下身穿我哥的黑裤子,脚上穿我哥的耐克鞋,头发一洗一梳还真帅!

我以为爸给那小乞丐换好衣服后,会留他住下来,一会儿,听我爸对小乞丐说:“孩子,你走吧。我不给你钱,也不给你吃的。这些,都得靠你自己去挣,你可以挣到的。因为现在的你跟刚才的你不一样,你现在有了做人的尊严有了人格的力量。”

那小乞丐激动得直流泪,刚要跪下向我爸磕头,我爸一把将他扶起来,说:“不要这样。男子汉,挺直了往前走你叫什么名字?把名字告诉我。”

“张卫东。”

那个叫徐海东的小乞丐走了。

一年后的一天。

这一天,我接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这一天,我爸收到一份金字请柬。一家新酒店开业请我爸去做嘉宾。请柬后面的名字是:张卫东。

下载机友会App二维码

扫码下载机友会APP
或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机友会”下载

路面机械网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资讯
扫码关注路面机械官方微信

链接地址://news.lmjx.net/2017/201708/2017082115533392.shtml

新闻投稿:news@lmjx.net

相关报道

中铁十一局二公司珠海项目为职工举办集体生日

【中国路面机械网讯】(作者 穆建波、田耀辉)8月17日,中铁十一局二公司珠海洪鹤大桥项目部项目领导与过生日职工欢聚一堂,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其乐融融的集体生日聚会。

[详情]

轨道运营公司朔黄铁路运输处:一人一码提升信息化管理

【中国路面机械网讯】(通讯员 刘春霞)近期,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朔黄铁路运输处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引领规范管理,为机车乘务员制作二维码,进一步夯实“基础建设年”活动基础。

[详情]

轨道运营公司朔黄铁路运输处组织安全警示教育

【中国路面机械网讯】(通讯员 刘春霞)“以事故案例警示员工,以安全文化引导员工”,8月16日,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朔黄铁路运输处组织人员到朔黄铁路公司机辆分公司安全警示教育室进行参观,并利用模拟仪器进行安全体验。

[详情]

中交三航二公司浦东圈围项目部开展图书阅读计划

【中国路面机械网讯】近日,中交三航二公司浦东圈围项目部,为丰富员工的知识体系,开拓员工思维,浦东圈围项目部开展图书阅读计划。 项目部员工积极响应,在工作之余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进行阅读,分享与交流。

[详情]

三航·游子·印象

【中国路面机械网讯】(通讯员 郭益成)“巴蜀愁谁语,吴门兴杳然。九江春草外,三峡暮帆前。”杜甫的一首《游子》道出了在交通不便的古代社会,游子一旦出门远游便很难再回家的辛酸与无奈。同时期的诗人李白的足迹也是遍布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详情]

中交三航局西二环(I标段)道路工程项目部对一线员工进行高温慰问

【中国路面机械网讯】(通讯员 郭益成)8月20日15时,中交三航局西二环(I标段)道路工程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潘怿文与生产经理严钦带着刚采购好的冷饮,对坚守在一线的员工进行了高温慰问。

[详情]

中铁十一局二公司哈牡客专项目召开青年座谈会

【中国路面机械网讯】(作者 王佳凯)8月19日,中铁十一局二公司党委书记朱新文参加了在哈牡客专项目召开的“公司领导接待日”青年座谈会,与三名入职一年的青年职工和四名新入职的大学生“面对面”交流。

[详情]

黄仕科赴哈牡电气化项目调研党建宣传工作

【中国路面机械网讯】(通讯员 杨景霜)“宣传工作要围绕生产经营,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在鼓舞士气、凝聚人心传递正能量上展示作为,为企业有质量、有效率、可持续发展鼓与呼”这是8月17日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宣传部长黄仕科在二公司哈牡项目部调研时提出的要求。

[详情]

中铁十一局二公司职工职业技能比武:百人争先锋

【中国路面机械网讯】(作者 陶春海鸣、孙平安、史磊)8月16至17日,中铁十一局集团公司职工职业技能比武“路面施工机组设施”大赛暨二公司试验、测量、平面制图、计算机操作、电工等工种技能比武在二公司云湛路面6标项目举行,近百名选手参加了此次技能比武。

[详情]

中国铁建十五局轨道运营公司山东运营处为员工集体过生日

【中国路面机械网讯】(通讯员 文媛媛)8月16日晚上,生日祝福歌在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轨道运营公司山东运营处国华站员工食堂响起。大家共唱生日祝福歌,共享生日蛋糕,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在祝福中绽开了笑容,场面十分温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