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常魁星 通讯员李安辉)中交二航局沪通大桥项目分为岸上和水上两个作业区,从岸侧到江中只能靠交通船摆渡。这边有三艘交通船,每天除早晚上下班高峰期三艘船同时开外,其他时候只有一艘船值班,白班和夜班交替进行。笔者遇到的这对父子,就在其中的一艘交通船上。
这对父子来自江苏徐州,姓张,家住京杭大运河畔。老张今年55岁,在交通船上担任轮机长兼水手;小张今年30岁,既是船长,也是厨师。爷儿俩配合着开一条交通船,每天往返于江北岸边与江中工地。
这个老张特别热情,看到人就哈哈笑,给人以慈眉善目的感觉。小张在二楼的驾驶室里,老张则在一楼的甲板上。父子俩工作时是碰不上面的,交流全靠信号。毕竟是父子,他们俩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小张在楼上按下喇叭,就表示船马上就要启航了,老张就前去解缆。老张解缆的手法真是纯熟,只见他把缆绳从船上的系缆桩上解下来,握在手里轻轻一抖,杯子粗的缆绳就像一条柔顺的蛇一样,摆脱系船柱,乖乖跃回到了船上。老张这边缆绳一收,小张仿佛能看到似的,船立马就往对面临时码头开去。为了证明这一点,笔者特意跑到驾驶室,站在小张的位置往下看,的确是看不到的。由此可见这对父子之间有多默契。船开时,老张就站在船头瞭望,看航道上有没有其他船只,好及时提醒儿子避让。
交通船的航程很短,就是从3号墩到4号墩之间,直线距离300多米,航程也就500米不到,一刻钟可以跑一个来回。船到临时码头之后,老张提起缆绳,轻轻一抛,缆绳很准确地挂在了系船柱上。那么粗的缆绳,又笨又重,在老张手里却像长了眼睛一般,非常灵巧。缆绳系好后,老张就喊乘客上岸,提醒他们小心脚下。遇到年纪大一点的,或是胆子小的女性,老张还会上前扶一把。如果有人带的东西多,老张也会帮着搬东西。别人对他道谢,他冲着对方哈哈一笑,两条白色的眉毛显得格外舒张。等到该下的都下去了,该上的也上来了,一声汽笛,船又往回开去。按照项目部的规定,交通船在岸侧整点开船,到了江心之后立马返航,仍到岸侧码头等待。
趁着等待的空隙,笔者跟老张聊了起来。他原来是在京杭大运河上跑运输的,干了三十几年。那时候开拖船,船后挂十条驳子,一条一千吨,整个船队就是一万吨。驳子上一般装煤、砂石、钢材和粮食等材料。老张就跟着船队,一路过闸过水。早些年跑长途比较多,经盐城,穿扬州,过镇江,然后从常州、无锡、苏州一路到达浙江。有时候还要继续走,从杭州沿钱塘江西上,溯富春江到桐庐,最远到过新安江,运输距离一千多公里,一个来回要走一个多月。
说起沿途的风景,老张也是饶有兴趣。他说,“作为一个跑运输的,每天看到的风景都不一样。”京杭大运河沿线都是风景,最美的河段在扬州和苏州境内。当然,富春江也很漂亮,尤其是建德到桐庐那一段,称得上景色如画,每天坐在甲板上看奇峰怪石缓缓后退,一天的疲劳与枯燥也缓解了许多。想起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日子,老张眼睛里充满了怀念。
老张只有一个儿子,上完技校后,也跟着他跑起了运输,从水手干起,十年来,一直做到了船长。之前,小张也在大运河上跑活,年前才和父亲一起到这个工地,负责摆渡。说起为什么来这里,老张笑了:“我一直都在运货,从来没有运过人。现在这里要建一座世界级的桥梁,我们爷俩也想参与一下。我们是不懂什么技术,别的事情又做不了,开个船送送人,我们还是可以做到的。能看着大桥一天天建成,我们也很开心。以后回老家了,和老乡们聊起天来也有个炫耀的资本呢!”
老张特意带着笔者到船上各处看看。首先去的是轮机舱,里面很黑,又很闷热,柴油的味道让人有些头晕作为一个有着三十年经验的轮机长,他对机舱里的每一台设备特别熟悉,闭上眼睛都能摸到每一个部位。他对我说,有时机器出现故障,他在舱底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出去的时候看到蓝天,呼吸到新鲜空气,整个人就像获得了新生一样。
他们的卧室也在甲板下面,空间很狭小,除了两张单人硬板床和几把椅子外,就没有其他东西。卧室中间拉了一根绳子,零零散散几件挂着父子俩换洗的衣服。因为卧室在水线之下,光线不足,显得也很昏暗。就算不刮风,浪花打在船舷上,里面听起来都像打鼓,要是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雨点打在甲板上,好似过年时放鞭炮,就更吵了。
“这个船和别的船不一样,住宿舱在甲板底下。才来的时候真的不适应,晚上根本睡不着,又湿又冷。别说我父亲扛不住,就是我这个年轻人也觉得挺难捱。”小张摇着头说。好在都是常年在船上干的,一个月之后,父子俩都习惯了水线下的生活。
船上还有卫生间和厨房。卫生间里有一台热水器,但是不能用,父子俩洗澡还是要自己烧水。厨房更是小,放在一个冰箱、一台液化气灶还有一个洗碗池后,只容得下一个人在里面转身。厨房外是一个饭厅,桌子上有一台收音机和一盆兰花。因厨房放不下,电饭煲只好放在餐厅里靠窗户的位置,旁边摆着父子俩喝水的杯子。
中午给工地送完饭并接回一拨乘客之后,有一个多小时的空余时间,这时父子俩才能凑到一起,一边聊天,一边择菜。菜一般都是从岸上菜市场买的,隔一天买一次。父子俩的伙食很简单,一餐就炒两个菜,一荤一素。有时遇到特殊情况,中午太忙了,只能炒一个菜,父子俩将就着吃。吃饭时,老张总把肉夹到儿子碗里,儿子又夹给父亲,吃一块肉,父子俩都要推几个来回。炒菜一般都是小张来做,按照老张的说法,儿子的厨艺比他好得多。
每天下班后,父子俩都要一起打扫卫生,老张扫地,小张拖地,楼上楼下都清理一遍。怪不得船上的每一个角落都那么干净,比别的运输船好得多,原来都是这对父子天天打扫了的。
搞完卫生,老张就泡上一壶茶,坐在沙发上,一边听收音机,一边喝茶。喝一口茶,抬起头来,看看远处渐渐长高的桥墩,老张心里别是一番情味。老张的收音机有半块砖头大小,看上去很旧,好些地方都被磨得油光闪亮。“这个玩意儿跟着我有好多年了,以前船上又没个电视,没事就只能听听广播。”老张不像儿子那样会玩手机,他只喜欢听中央台的新闻,或者一些歌曲。他最喜欢的歌星是邓丽君,尤其喜欢她那首《甜蜜蜜》。“听到这首歌,就忘了疲倦,好像回到了家乡。”
小张不喜欢喝茶,白开水是他唯一的饮料。船上虽有冰箱,不过要接了岸电之后才能用,除了菜肴,基本上不放别的东西。没事的时候,小张就玩他的苹果6手机,看看新闻,聊聊QQ。他每隔几天就和老婆儿子视频一会,把工地当背景,一段一段扫给妻儿看,让他们也了解了解他的工作环境。他的妻子常常感慨:“这桥做得真快。前几天都没有发现那个墩子,现在就这么高了!”
小张告诉我,他手机每月包2G的流量,看看网页可以,看视频就不够用了,尤其是电视剧,太费流量。船上本来是有一台电视机的,因信号不好,就连老张都很少打开过。轮休的时候,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南通市区的亲戚家,下载几个电视剧在手机里,回到船上慢慢看,每天都有定量,怕一下子看完了就没有了。
夜幕渐渐落下来,船上的灯也都亮了起来。这对父子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一个摆弄收音机,一个摆弄手机,各玩各的,却又有说有笑。小张说,等大桥工程做完了,他还是要回大运河跑运输去。
扫码下载机友会APP
或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机友会”下载
获取更多资讯
扫码关注路面机械官方微信
(记者常魁星 通讯员欧阳治国 李安辉)7月10日—11日,超强台风“灿鸿”在浙江舟山登陆,中交二航一公司秀山大桥项目处于11—15级风力的笼罩之下,48小时狂风暴雨的袭击后,项目几乎零损失。
[详情](记者常魁星 通讯员唐丽芳)日前,路桥华祥公司万利高速公路五分部为现场管理人员发放了《安全管理“口袋书”》和《安全操作规程》,人手一本,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努力实现群防群治。这是该分部强化现场安全管控的又一举措。
[详情](记者常魁星 通讯员王传庆)项目安全不仅靠管理,更要用心。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四川省南充经开区专用码头项目部将安全制度管理与安全文化相结合,创新载体,丰富形式,用心打造出了一个“平安工地”。
[详情](记者常魁星 通讯员齐兵役)中交三航局深茂铁路工程指挥部党工委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针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不严不实”的突出现象,制作“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宣传图版,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详情]今年以来,朔黄铁路发展公司党委结合管内实际,从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人文化和网络化五个方面,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操作性,强化党建工作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提升。 科学化。
[详情]连续几天的黄色高温预警,催促7月的三湘大地变成了一个大“桑拿房”,而烈日酷暑下的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石长二线施工现场更是犹如一个大烧烤盘。正是在这个大烧烤盘上,几百名铁路工人挥汗如雨,辛勤劳作,似热火般舞动的身影,把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铁军风范在武陵山脚下展现的淋漓尽致。
[详情]7月7日,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六公司石长项目进行石长复线2标区间跨度最大的白洋桥—佘市桥区间双绕段拨接封锁施工。六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薛学勇现场督战,公司总经理助理、项目经理郭宾实时盯控。
[详情]“防洪危险地段、防洪注意事项……一张小小的提示卡,想不到能有这么多易懂好记的汛期行车‘安全经’,这样开着车,汛期行车安全心里也更有底了。”近日,乘务员花孟手持新印发的《防汛安全提示卡》高兴地说。
[详情]7月7日上午,乌鲁木齐铁路局建设系统标准化工地现场会在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乌鲁木齐集装箱中心站项目工地举行。 乌鲁木齐铁路局建设系统标准化工地现场会在中铁十五局乌鲁木齐集装箱中心站项目召开 由乌鲁木齐铁路局副局长王在广带队,来自乌鲁木齐铁路局建管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详情]7月6日12点,经过2个小时的人机磨合,新港大桥的首片预制梁的成功架设完成,标志着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六公司石长项目第三台架桥机成功开架,项目至此实现了三台铺架设备同时作业,开启了铺架施工“三架”模式。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