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柳工(000528.SZ)对波兰HSW(Huta Stalowa Wola)工程机械业务历时一年多的收购宣告完成。“这是最后的交割期,意味着它从这天起真正属于柳工了。”柳工总裁助理兼国际营销事业部总经理罗国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同一天,另一家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跑企业三一重工,在长沙正式宣布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混凝土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100%的股权。
紧随普茨迈斯特、在混凝土设备领域位列全球第二的施维英(Schwing),与徐工集团正洽谈被购的消息,也正在逐渐得到印证。
自2009年中联重科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排名第三的意大利CIFA,中国知名的工程机械企业逐步拉开海外收购的大幕。从国内市场被外资占据,到出击海外收购竞争方企业,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扭转乾坤”。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向记者评价:“国际化道路刚刚开始,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未来在国际舞台上势必要形成收购、重组、投资等常态。”
柳工波兰收官:下一步欲美洲立足
1月31日晚,柳工发布公告称,与波兰工程机械企业HSW签署了关于该公司工程机械业务单元项目《最终收购协议》。至此,公司关于收购HSW公司工程机械业务单元项目已完成。
此前10日,柳工与HSW公司在波兰南部城市巴兰诺夫·桑多米尔斯基签订了《有条件收购协议》。根据协议,柳工收购HSW下属民用工程机械业务单元及其全资子公司Dressta100%的股权及资产。
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企业参与的波兰国有资产私有化项目,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在波兰最大的投资项目,同时也是柳工目前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
“柳工的全球布局,需要在欧洲拥有研发、生产和制造的基地,就像三一之前在德国建厂一样。”2月1日,罗国兵说,“HSW在推土机领域的技术、研发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并且这一产品也恰弥补了柳工产品线上的不足。”
另有工程机械行业观察人士向记者进一步指出,HSW在东欧的销售网络,也应是吸引柳工的因素之一,东欧国家、包括俄罗斯未来大规模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企业是不小的发展机遇。
罗国兵向记者表示:“柳工在欧洲已有相当数量的销售,此次收购完成后,HSW推土机等产品继续全球投放,我们追求建立一个欧洲区域市场产品的供应基地也成为必然。”
在2009年,柳工曾投资3000万美元,在印度设立了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此番立足欧洲,也仍只是其海外制造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柳工2010至2015年发展战略,2012年需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2015年达到500亿元。其中国际市场销售占比达20%,力争跻身世界工程机械企业前10名。欧亚之外,柳工将目光瞄向了美洲。
“我们确实在考虑今后去美洲建立制造基地,并进行可行性调研,”罗国兵告诉记者,“在三大区域布点大规模制造单元后,再下一步即针对重点市场和国家,采取组装模式推进业务。”
中资集体出海:挑战海外经营
厚积薄发的态势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海外并购的时代倏然来临。
上述收购案例之外,山东重工潍柴集团于今年1月宣布,以3.74亿欧元获得全球豪华游艇巨头意大利法拉帝集团75%的控股权。
中联重科副总裁郭学红近日也公开表示,2012年中联重科的销售收入将力争突破1000亿元,并且全面拓展海外市场。“今年中联重科的日本技术研发中心将正式建设,并且不排除继续进行海外并购。”
罗国兵向记者分析认为,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5年加速走向海外。在产品先行的前提下,对海外有了一定了解,是时候可选择一些优秀企业进行并购和重组。
“此外,中国国内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造成的相对产能过剩,也成为知名企业加速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他说,“金融危机则在事实上给了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期,可以减少投资成本。”
这也是此次三一重工以“后来者”身份,收购普茨迈斯特这样一位“大腕”引发关注的背景所在。后者90%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于海外,海外市场遍布全球110多个国家,三一重工不仅逐渐赢回本土市场份额、成为近年来普茨迈斯特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还彻底上演了一出闪电“吞象”,共享其全球品牌价值和销售网络。
2011年,中国工程机械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达到5000亿元左右,出口额突破150亿美元,超越历史最高水平。其中1-10月份,海外出口额增长51%,同期国内市场销售增长仅有30%左右,明显低于海外市场的增长速度。全球布局已经成为中资企业的集体选择。
不过,选择出海同样意味着新挑战。罗国兵表示:“收购、兼并之后的整合,才是真正困难的地方,如何解决跨文化管理这一核心问题,是所有收购方企业要重视的。”据记者了解,在收购最终完成后,柳工的高管团队很快就将前往波兰,与当地员工展开交流和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