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铁十四局三公司承建的哈密南至罗布泊铁路(以下简称哈罗铁路)S2标段成功破解岩盐路段施工难题,填补了国内铁路岩盐路基施工技术空白。
哈罗铁路由铁道部、新疆自治区合作建设,自既有兰新线哈密引出至线路终点罗布泊镇罗中区,全长360公里,总工期2年,建成后对改善沿线地区投资环境、加快新疆煤炭和钾盐资源开发利用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铁十四局三公司施工的哈罗铁路S2标段横穿“死亡之海”的罗布泊盐湖区,是当年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和探险家余振顺失踪的地方,上千年来被视为不可逾越的死亡地带。该路段地表呈褐色,局部裸露的残丘呈现“雅丹地貌”;地表以下岩土为层状分布的白色晶体,无常规路基填料,必须用岩盐填筑。
中铁十四局三公司哈罗项目部副总工程师李松岩说:“岩盐填料富含硫酸盐、钙芒硝等,遇淡水极易溶解,一旦遭遇雨水天气,淡水侵蚀岩盐土,造成路基不稳,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安全。为此,岩盐路基施工技术创新被铁道部列为攻关项目。”
此前关于盐岩路基的填筑问题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外尚无施工经验借鉴。中铁十四局三公司、中铁一院新疆分院、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和乌鲁木齐铁路局专门组建“岩盐路基施工技术”课题研究小组,展开攻关。
根据设计标准,中铁十四局三公司建设者大胆探索,反复试验,确定“五步岩盐路基施工法”:第一步,就是把岩盐填料摊平,洒卤水碾压,达到压实标准;第二步,铺10cm中粗砂;第三步,铺复合土工膜,(能有效防止雨水(淡水)渗入到岩盐路基);第四步,铺10cm中粗砂;第五步,铺50cmAB料。
在“五步法”施工中,岩盐路基施工的原理是加卤水溶解、重新板结形成整体,严禁浇洒淡水。同时,为预防淡水进入岩盐路基中,要做到:岩盐路基表面做成4%的路拱,防止雨水从路基两侧排出;岩盐路拱铺设一层特制的防渗土工膜和60cm厚B组填料,将其与淡水隔离以防发生溶解;路基坡脚两侧做成0.5×1.0m的防护平台,防止淡水冲刷岩盐路基而发生融化。
记者从哈罗铁路项目部了解到,岩盐路基的3个试验段建设耗时近半年,期间曾有一次由于遭遇雨水破坏,整个1.2公里的路基试验段被迫“卷土重来”。经过22遍的反复试验、探索和分析,项目部技术攻关小组终于总结出了岩盐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压实参数,使岩盐路基填筑向成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9月2日,最后一层A、B组料的填筑完毕,标志着哈罗铁路的岩盐路基建设正式完工。李松岩说,“这是一项填补了国内铁路施工技术空白的创造性发明,也为今后类似岩盐地区路基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