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国路面机械网 | 资讯中心 > 企业动态 > 正文

贺东东:三一重工为何布局德国

2011-10-26 10:03:30   来源: 中国路面机械网
导读:2010年12月,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贝德堡。随着香槟杯从厂房屋顶处的跌落,三一德国的主厂房宣告封顶。这同时也意味着,三一重工(60003...

  实际上,我并不否定并购这条路,但相对来说,这个风险较大。除非收购过来之后你知道怎么做,知道通过什么手段可以比原来经营得更好。除了具备成本优势之外,还要说得清,管得住。所以我不是说并购不是一条路,并购永远是一条路,但问题是并购的企业准备好了没有,除了钱以外,战略清不清晰,团队能不能驾驭这个企业,策略是不是能够切实实施,这些弄清楚了,结果肯定是很好的。要不然, 你做沙盘推演都推不出来,那你的成功要素在哪里?

  记者:在招聘方面是如何进行的?自己招还是找猎头公司?

  贺东东:一方面是找猎头,另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的渠道,所有的办法都用尽了。刚开始比较难招,因为德国人比较保守和谨慎,他会花几个小时向你提问,问得很详细,包括你的品牌策略和公司战略等等。

  记者:你们成了被挑选对象。

  贺东东:对,要过了他的关,他才考虑是不是要加入公司。我一直开玩笑说,我去面试人,主要是被面试,每次去面试人我都说我出去被面试去了。

  记者:会不会前期招人的时候,周期会比较长一点?

  贺东东:是的,基本上像机场跑道起飞那个概念,刚开始很难。一个是,你得做给他看,其实这些人一直在观察我们。在我们建厂房的过程当中,几乎所有的应聘者都会事先跑过来转一圈,实地考察,他要看你的表现。第二点,他们会做很多的研究工作,搜集我们的背景资料,了解我们的客户。但因为我们招的是以同行为主,关于三一的行业地位和发展,他们多少也知道,所以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基础。一直到他确信三一真的在这里投资了,速度就快了。

  另一方面,之前招到的人要善待,这对以后的招聘有示范作用。

 

记者:关于公司本土化的问题,刚才你也谈到一些,除了刚才你说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措施?而且你也提到,在欧洲这边高层基本上都是德国人,他们跟中国总部那边的高层沟通是什么样子的?

  贺东东:我觉得我就像一个变压器,把220V变成110V,就是这么一个概念。我会把公司的理念和特色,转换成欧洲人习惯接受或可以接受的方式,再通过这个德国团队去管理全球的业务。这是一个过渡,一个变压的过程。我自己感觉压力很大,两种不同的文化,我们这些夹在中间的感受最强烈。

  这种文化的冲突和差异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总的来说,中国企业非常强调执行文化,对工作会有过程的监控,包括对每一个环节的完成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而欧洲人就不太喜欢这样,他们会先详细地讨论清楚目标,但会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受干预,最后直接交结果就行了。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文化差异。

  第二个差异,简单地说,中国的工作模式是“并联式”的。在中国,基本上所有企业都是创业,在创业过程中,招人、建厂、搞开发,全部需要并行推动。但在欧洲,企业都很成熟,它习惯了串联,就是一步一步地做。比如说招聘,我会同时招所有的岗位,既招营销经理,又招营销老总,也招服务工程师。但是按照德国标准思维来讲,应该先招到营销老总,再由营销老总去招部门经理,然后由部门经理再去挑选下属。一个并联,一个串联,并联的话,大概一年多时间就可以把团队组建起来,而如果是串联,没有三年肯定起不来。当然,一级一级招下去,相对来说,团队融合力更强,不过时间上是很大的牺牲。所以这很难说绝对的好或者坏,但是你一定要不断地去权衡这个事情,到最后往往变成一个综合的、融合的东西。

  我一直跟德国同事在交流,包括我们自己也在反省,实际上现在在全球相对比较成功的制造业者,德国是一个,中国肯定也是一个,但两者又像是两个流派,一个是内家拳,一个是外家拳,这两种拳法入门都不一样,把它融合得好就会天下无敌,融合得不好就会邯郸学步,成了四不像。在这里面,实际上,你时时刻刻都在交流,在权衡,在让步,在结合,所以说这个工作量非常大,几乎每件事都会涉及到这样的事情。

  中国缺什么?品牌!

  贺东东:三一重工为何布局德国

  记者:大家都注意到,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原来是以贸易为主,现在出现了以三一为代表的这种生产型企业,这种投资结构上的变化,你觉得从中国的企业走出去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一种趋势?

  贺东东:我换个角度来讲,中国的产业升级。实际上,从制造能力来讲,包括高质量的制造能力,中国早就有了。缺什么?缺品牌,而真正的附加值就是在品牌上面。其实,山寨机的质量和正牌的差不多,但没有自主品牌,所以利润很薄,企业也走不出来。

  所以,大家不要关注我们在这里建厂房,应该关注的是我们在欧洲卖的是三一品牌中国企业真正的出路就是中国制造,我要呼吁什么呢?就是要大胆地发展自主品牌,因为能力已经没有问题,现在只需要花点精力,花点时间,勇敢地把自己的品牌打向全球。只要有耐性,一步一步来,步步为营,肯定能做得到。中国制造业或者“中国制造”真正走向全球,这是一个关键。

  记者:你认为三一现在走的路,可以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值得推广的范例?

  贺东东:至少我自己是这么认为。我们打的是自主品牌,虽然在德国,我的成本高了30%,但是我的售价可以提高50%,也就是说我在人才和研发上的投资,是可以通过市场收回来的。但如果是贴牌的话,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全让国外品牌拿走了,最后得到的利润还是很微薄。这么薄的利润根本没有办法支撑你去做研发和做品牌,你永远是在产业链的最下游给别人打工,这个模式是走不通,也是走不出来的。以后,中国劳动力成本提高了,越南、蒙古、泰国等国家成本更低,空心化就更严重。实际上,这种趋势早就存在,中国东南部已经出现了空心化。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要做好管理,不要老图省事,勇敢地贴一个自己的牌子,即使它叫做山寨,再利用这么多年所形成的制造能力和很强的成本控制能力,中国完全制造得出属于自己的高质量产品。为了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大家一定要这么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标签: 三一重工
新闻投稿: news@lmjx.net
关注中国路面机械网微信公众平台
了解工程机械每日动态
微信公众账号:lmjxwx
更多

看更多话题>>《每周话题》栏目 —— 最新鲜的话题 做专业的评论,每周三推出

2017年工程机械行业热点新闻事件
第143期:2017年工程机械行业热点新闻事件

“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讨不及,朱黄敢怠。”——宋·高登《东溪集·朱黄双砚》。 2017年即将匆匆走过,工程机械行业发生的哪些新闻事件值得我们一起关注呢?让我们一起梳理下。阅读更多>>

聚焦2017长沙配博会精彩看点
第142期:聚焦2017长沙配博会精彩看点

2017年12月第一周,有关2017长沙配博会的各种消息铺天盖地,成为了工程机械行业本周最有热度的话题。中国路面机械网记者亲赴现场报道了展会盛况。 据本网前方记者报道,展会吸引了包括卡特彼勒、三一、中联重科、山河智能、山推、星邦重工等主机企业及300多家国内外配套件企业盛装亮相,更有100余家国际采购商现场采购。阅读更多>>

2018中国挖掘机市场“徐州论剑”
第141期:2018中国挖掘机市场“徐州论剑”

2017年11月17-19日,2017年度中国挖掘机械行业第二十一届年会在江苏徐州隆重召开。中国挖掘机械行业制造商、代理商、配套厂商等企业高层领导相聚彭城,直面发展难题,共同探求中国挖掘机械产业健康发展之路。阅读更多>>

相关新闻
三一江苏维权查获假冒配件6万元
三一南非代理商年终客户答谢会落幕
三一两项产品获评美国年度“TOP100”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陈希赞赏三一重工
三一重工获颁“全球市值500强”荣誉证
2011年十大福星之一:梁稳根
三一集团英文报纸《Sany Group》试刊发行
北京三一重机:国际市场业绩持续增长
北京三一重机—倍受国际市场青睐
三一重装星级理货区效率提升6成
更多
复制链接 加入收藏
图片资讯
德工第六届冷再生培训交流会开幕 德工第六届冷再生培训交流会开幕
强势出击,宇通重工强夯机走俏海外 强势出击,宇通重工强夯机走俏海外
徐工集团亮相第十届阿联酋中国商品展览会 徐工集团亮相第十届阿联酋中国商品展览会
徐工进军大型隧道机械领域 徐工进军大型隧道机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