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中旬,一套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驶入北京通州区新华大街,开始对路面车辙、沉陷、网裂等多种路病进行治理。
北京市通州区新华路是北京长安街东延线,也是通州区主干道,通州区政府、区政法委、区委党校、区工商局等重要政府机关、金融机构、教育部门均坐落于此,是通州区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中心,往来车流量相当的大。英达施工部经理贾召营告诉记者,与同属通州区的滨河路相比,新华路的车流量要高出3-4倍。繁重的交通给新华路留下各种路病:桥头沉陷、桥面麻面、纵向裂缝、井盖倾斜、沉陷、啃边、车辙……其中最突出的难题就是车辙。
据了解,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南、北路和新华大街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建成通车,目前部分路段已出现车辙,公交车站附近及红绿灯前路面车辙尤为严重,之前虽然多次采用传统工艺处理,但效果不够理想,车辙复发周期短。
记者在现场看到,公交车道和交叉口红绿灯前的车辙处已与相邻车道间有明显错台现象,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英达公司施工经理巫红亮告诉记者,“虽然该路段沥青面层已严重损坏,但基层完好,适合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针对新华东西街和新华南、北路深度超过4cm的车辙,采用两次热再生处理:第一次加热、耙松、整平、碾压;第二次加热、耙松,添加少量新料,一次碾压成型,确保施工后路面抗剪强度可以提高至传统工艺的3倍,可大大延缓车辙复发周期”。
间歇性热辐射加热解决SMA路面低温施工难题
随着道路交通流量和行驶频度急剧增长,货运车的轴重不断增加,很多地区为了能够提高抗车辙能力和低温下抗开裂的能力,都采用了改性沥青来铺设路面,新华路也不例外。这对热再生施工的加热温度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由于受冷空气的影响,北京气温在夜间有的时候甚至低至10度以下。这种种都增加了施工难度。
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凭借着国际领先的加热及控制技术,解决了施工温度这一难题。据悉,英达公司独有的间歇式热辐射加热技术,可在瞬间释放大量的热能,又能在瞬间降至常温。这种间歇性的加热方式既能保证热能的充分渗透,保证加热温度和深度达到施工要求,又可将因加热对路面造成的老化将至最低,确保了SMA路面的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根据现场实测,即时在低温环境下工作,英达施工时的各项温度指标都达到了施工规范要求。
注重细节,全面考虑施工环境
“新华大街施工面临很多细节问题,是我这么多年施工经历中都未曾有过的。”贾召营对记者说。一方面,“新华路是长安街的东延线,更是通州区的中心路段,道路两边和绿岛种植了大量花草。热再生施工过程中会释放强大热能,为了让道路周边的植物不受影响,英达在施工前用特殊的隔热材料为施工路段周围的植物做隔热处理,防止路面施工时对植物造成损害。”
另一方面,“本次施工的主要路段为新华南北路和新华东西街。经过前期的取样、分析,确定只对其中损坏严重的部分路段进行综合治理。施工地点分散,需要设备有机动、灵活的转场能力,否则根本无法施工,只会把时间浪费在频繁的运送设备上。” 贾召营告诉记者。据了解,英达机组模块化的组合形式,一个最大的突出优势就是转场方便,从以往英达在全国各地施工的情况来看,英达机组已经可以做到半小时完成进出场。
另外,为了减少交通干扰,本次施工采取的是分段施工的方式。如果采用传统铣刨工艺,施工后新旧路面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弱接缝和弱界面,随着冬季的到来,雨水、雪水下渗会导致路面冻胀病害出现。英达独有的层间热黏结技术可实现施工路面再生层和下承层以及周边原路面的热黏结,在提升层间抗剪强度的同时,可有效避免弱接缝、弱界面的出现,保证了施工质量。
施工不扰民, 市民多赞叹
记者注意到,虽然此时已经是夜间十一点多钟,但从市中心方向过来的车辆还是很多。
家住新华西街的陈先生告诉记者,“这条路以前经常有施工,灰尘漫天,总是封路。有的时候为了避开高峰,总是会刻意晚一些从市中心返家,但即使这样有时候还是觉得车不好开。这次施工倒是挺特别,没有封路,也不见灰尘漫天,最让我好奇的是怎么这样一列‘火车’一样的设备驶过去以后,一条新路就出现了,很神奇”。
“英达机组‘流水线’式作业方式彻底解决了堵车难题,施工时仅需占用一股车道,不会影响车辆正常通行。由于施工中没有铣刨环节,施工粉尘污染问题自然也就得到了解决。”英达施工部贾经理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