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井冈杜鹃红。4月26日9时48分,革命老区井冈山礼炮声声,锣鼓喧天,二十五局集团承建的江西省第一长隧道--鹅岭隧道顺利实现贯通。江西省常务副省长凌成兴等省、市领导以及铁路建设方、设计方的代表出席贯通典礼,二十五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安康介绍了隧道施工情况。
全长10445米的衡茶吉铁路鹅岭隧道,是江西省第一长隧道,也是衡茶吉铁路第一长隧道。隧道位于革命圣地井冈山下,横穿罗霄山脉,隧道为单线隧道,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预留200公里/小时。该隧道的贯通,标志着衡茶吉铁路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突破,为衡茶吉铁路早日竣工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该线路建成通车后,从衡阳至井冈山车程将从6个多小时缩短为1个多小时。
衡茶吉铁路是连接京九与京广两大铁路干线的又一重要通道,也是湘赣两省革命老区人民盼望多年的铁路。该项目西起京广铁路衡阳站,途经湖南省的衡南、安仁、攸县、茶陵、炎陵等地,穿越罗霄山脉,进入井冈山,接吉井线井冈山站。衡茶吉铁路新线正线全长211公里,其中湖南境内长162公里,江西境内长49公里。
衡茶吉铁路江西省境内的全部工程均由二十五局集团承建,主要包括新建正线49公里及吉井段改造近80公里、新建吉安南疏解线3.8公里。该铁路在江西境内有特大桥4座、大桥14座、中小桥11座、涵洞118座、隧道5座。其中,鹅岭隧道是衡茶吉铁路全线最难工程,隧道穿越高中山区,地形起伏大,洞身经过1处褶皱带和8处断层破碎带,岩层复杂,地下水丰富,施工难度大。尤其是隧道从拿山河和319国道底下穿过,该段隧道出水量大,围岩岩质非常软,极易出现塌方,涌水涌泥等事故,被称之为“最难啃的软骨头”。该隧道洞身穿越的浅埋段240米之长、最小浅埋11米之小、穿越河底含水量之多,这三项技术难度均为全国特长隧道施工所罕见,因此该隧道被列为极高风险隧道,为全线重难点控制工程,也是制约工期的瓶颈。
自2009年5月开工以来,二十五局集团全体参建人员,大力推行铁路建设标准化建设和精益化管理,加强隧道技术攻关和过程控制,确保隧道安全优质地实现贯通,为国家含有浅埋段的特长隧道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鹅岭隧道从开工到贯通实现了安全零事故,“电子眼镜”功不可没。这套被称为“电子眼镜”的设施是在目前国内隧道施工中极少使用的隧道电子考勤定位系统,引领了我国隧道施工安全监控数字化管理方向。
为了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项目部在每个洞口安装了一套价值近20万的隧道施工电子考勤定位系统。该系统在每个作业人员的安全帽上安装芯片,芯片上明确着作业人员姓名,工种等详细信息,隧道洞门外值班室的墙上宽大的显示频随时显示着洞内人数、洞内作业人员的位置、作业人员出入隧道的精确时间等信息。
24小时值班的专职安全员,在值班室电脑上通过监控还可以随时调出洞内所有施工部位的视频监控资料,通过同步的录像资料可以第一时间掌握隧道施工每个工序的作业状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及时整改和处理。“电子眼镜”的介入,极大的降低了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隧道施工保驾护航。
1万余米的鹅岭隧道在贯通点的测量数据水平误差和中线误差均控制在3厘米以内,这样的数据是对该隧道高质量的最好证明。为了应对特长隧道施工中断层、褶皱等恶劣地质条件,施工技术人员采用国际先进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主要由地质雷达、红外探水、TSP、超前地质钻孔等技术组成,确保隧道掘进过程中对即将面临地质条件的准确预判。为了突破240米的浅埋段这一施工瓶颈,项目部邀请了一批全国优秀的隧道专家共同商讨施工方案,最后确定用井点降水法穿越浅埋段的施工方法,先从地表钻孔下去用抽水机将浅埋段的地下水抽出,然后注射混凝土加固,改良地质条件后再平稳掘进,最终攻克了“最难啃的软骨头”浅埋段这一决定隧道成败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