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加快发展水运,港口建设带动港区建设,引发混凝土需求巨大商机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指出,进一步改善长江干线和西江航运干线通航条件,基本实现嘉陵江、右江航道梯级渠化和红水河全线复航,形成有效沟通东中部地区的内河高等级航道体系。推进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内河主要港口和地区重要港口建设,促进高等级公路、铁路与内河港口的无缝衔接。进一步完善沿海港口布局,初步形成煤炭、原油、铁矿石和集装箱的合理运输体系。
1、水运通道建设 引发混凝土商机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指出,长江上游:研究实施长江干线水富至宜宾段三级航道工程,适时实施三峡水库库尾航道整治,建设嘉陵江、乌江、岷江航电枢纽和高等级航道。西江上游:建设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及船闸项目,建设右江鱼梁、老口航运枢纽,加快红水河、龙滩、右江百色枢纽通航设施建设。
澜沧江:改善澜沧江等国际河流航运条件。
内河港口:加快规模化、专业化港区建设,拓展港口功能。
沿海港口:结合沿海石油石化企业扩能与布局和大型钢铁基地布局,配套建设相应码头。建设钦州港、防城港港、北海铁山港深水航道等工程。
2、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引发混凝土商机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指出,重大水利枢纽:加快建设重庆金佛山、观景口,四川小井沟,云南小中甸,陕西南门沟,新疆克孜加尔、阿尔塔什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积极推进西藏拉洛,黄河古贤,西江大藤峡,内蒙古文得根、扎罗木德,贵州夹岩、黄家湾、马岭,云南德厚、阿岗、车马碧,青海蓄集峡等水利工程前期工作。重点调水工程:加快推进甘肃引洮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新疆布尔津河西水东引、陕西引汉济渭、云南牛栏江滇池补水等工程,推动内蒙古引绰济辽、甘肃白龙江引水等工程前期工作。
“十二五”西部及其它部分省市水利工程及投资有:
◇ 四川:“十二五”期间,将建成30个大中型水利工程,并提出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在现有都江堰灌区1020万亩灌溉面积基础上,再新增1069万亩灌面,预计到2015年实现。而该计划已经形成1000亿元投资规模的项目储备。
◇ 贵州:“十二五”水利投资将达1000亿元: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全部建成“滋黔”一期工程;每年新上马一批中型以上骨干水源工程,;完成829座病险水库治理任务,实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334条。
◇ 陕西:“十二五”将投资千亿用于水利建设,并计划争取建成三河口水利枢纽和秦岭隧洞主体工程,力争早日实现通水。
◇ 山西:“十二五”期间水利投资将达到1000亿元。
◇ 湖南:“十二五”水利建设投入将达1471亿元,启动洞庭湖和四水整治、病险水库整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
◇ 天津:“十二五”期间水利投资810亿元,建成南水北调中、东线调水工程。
◇ 云南:今后十年水利建设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
◇ 山东:“十二五”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投入,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
◇ 其它: 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地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福建、广东等地水利投资超千亿,重庆市水利投入将达到700亿元;大型水利建设势必引发一些列大规模混凝土需求。
[五] 现代能源建设,特别是风电建设引发混凝土商机设,引发混凝土需求巨大商机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指出,依托国内和进口石油资源,优化原油加工布局,建设一批千万吨级炼油基地,促进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积极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建设和完善一批大型石化基地。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在保护生态和做好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制定和完善流域水电开发规划,有序推进西南地区和黄河上游重点流域大型水电站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型水电站。积极推进甘肃河西等西北地区及内蒙古大型风电基地建设(风电建设墩子用混凝土量),加强并网外送配套工程建设,鼓励风电就地转化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重点利用沙漠、戈壁及无耕种价值的空闲土地,集中建设若干座50-100兆瓦规模的大型光伏电站。通过在偏远地区建设小型光伏电站等方式,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划要求,稳步推进广西等地区大型核电站建设。做好铀矿资源勘探工作。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地热等其他新能源,加强青藏高原可燃冰勘探和开发利用研究。
西部现代能源产业布局情况如下:
煤炭开发与转化:建设陕北、黄陇、神东、宁东、蒙东、云贵及新疆等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陕北、彬长、准东、鄂尔多斯、宁东、陇东、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贵州等大型煤电基地,有序开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示范,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
石油天然气开发及加工:建设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石油生产基地,鄂尔多斯、川渝和塔里木以及青海等天然气生产基地,克拉玛依—独山子、兰州、乌鲁木齐、昆明等炼油基地,克拉玛依—独山子、兰州、彭州等石化基地,达州、长寿等天然气精细化工基地。
水电开发:科学规划建设金沙江中下游、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中下游、黄河上游和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流(段)水电基地。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有序开展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通天河、怒江等流域水电开发前期工作。
风电:建设蒙西、蒙东、甘肃酒泉、新疆哈密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能源产业基地的建设会引发对工程站和商混站的全面需求。
[六] 产业基地建设,引发混凝土商机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指出,优化调整资源加工产业,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实施国家战略矿产资源勘查储备计划,实现找矿突破,增加资源储量,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后备基地。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和重点资源富集区建设,促进资源开发与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增收相结合。积极利用国外资源,拓展我国资源安全供应渠道。推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改造提升酒钢、包钢、重钢、攀钢钢铁基地,积极推进防城港钢铁基地建设。加强有色金属等资源综合加工利用,延长产业链,推进冶电联营,在资源富集地区建设一批深加工产业基地。做好稀土资源战略储备,实施更为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逐步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集约发展的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格局。推进青海、新疆、西藏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并形成若干大型钾肥生产基地,优化发展氯碱、磷化工等基础化工原料,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加快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提升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节能减排标准,有序发展新型建材产业。着力推动轻纺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点发展纺织服装业。推动酿酒、制糖等食品加工业发展,着力打造贵州遵义和四川宜宾、泸州白酒“金三角”生产基地以及贺兰山东麓、河西走廊葡萄酒文化长廊。
西部资源深加工产业布局如下:
钢铁:建设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四川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推进重庆、昆明、贵阳等城市钢厂搬迁和酒钢、包钢、水钢、八钢升级改造。发挥云南等沿边省区区位优势,就近利用境外资源,研究建设铁矿深加工项目。
有色金属:推进陕西钼钛、甘肃河西地区镍钴铜、宁夏钽铌铍、青海铝电联营及钠镁锂、云南铝电联营及钛锡、贵州锰钛深加工基地建设,稳步发展西藏中部地区铜铬产业,建设藏
青工业园区。
非金属矿产资源:建设云南、贵州大型磷化工基地;推进青海柴达木、新疆盐湖等资源综合开发,积极发展钾肥及盐碱化工。
稀土:推进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深加工基地建设。
纺织服装:建设新疆、陕西、四川棉纺织,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毛绒纺织,四川、重庆、广西、陕西、云南丝绸,四川、重庆、甘肃化纤纺织基地。建设陕西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新疆石河子和阿克苏纺织城、宁夏银川生态纺织园项目等。
各类产业基地及其引发的周边城镇建设也会带来混凝土产业的无限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