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0日,山东重工集团下属的潍柴动力宣布以3.74亿欧元获得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的75%的控股权。这个位于中国风筝之都潍坊市的潍柴集团,2009年,收购了法国博杜安发动机公司,从那时开始潍柴的国际化战略就开始变得越来越清晰。
潍柴动力:信息化支撑国际化
不久前潍柴公布的企业“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成为全球500强。国际化是潍柴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战略重点,潍柴信息工程公司副总经理崔友昌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潍柴要实现国际化战略,打造全球化制造基地,实现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和后市场业务各占三分之一的市场结构目标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
为企业转型提供“六化”
潍柴6大信息化平台,覆盖研发、采购物流、生产制造和销售的各个环节。
应该说,潍柴是国内重卡(重型卡车)行业的领头羊,拥有整车、动力总成和汽车零部件三大黄金产业链,从陆地动力制造到海上动力制造,这几年潍柴是按超常规的方式在快速发展,销售收入从2001年的16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983亿,年均增长56%,年均利润增长83%。目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77位的潍柴,目标不仅仅是在国内市场拥有话语权,成为全球500强才是潍柴的最终目标所在。
崔友昌坦言,尽管在国内市场潍柴已经拥有了相当的优势,但是要真正全面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国际一流企业,潍柴仍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差距。“比如我们的品牌影响力在国际上还很弱,我们的市场结构不平衡,国际著名公司如康明斯的海外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的60%,伊顿公司也已占40%,而我们不到5%,我们还缺乏占领国际市场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缩小这些差距,改变这些短板,打造国际化的潍柴,潍柴的信息技术部门必须要为企业的转型提供“六化”,让潍柴国际化战略扎扎实实地落地,即决策管理的数字化,研发的协同化,客户服务的集约化,采购物流的网络化,精益生产电子化和知识管理共享化。
潍柴是重卡行业领域推动信息化比较早的企业,从2004年开始实施ERP系统,构建企业资源管理平台开始,经过6年多的建设,累计投入信息化资金超过1.2亿元,已经初步建立起了6大信息化平台,基本覆盖了企业产品研发、采购物流、生产制造和销售的各个环节,这些平台的建立对于潍柴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下一步潍柴希望将这6大信息平台进行更多的整合与优化,进一步释放数据的价值,实现6大平台的“六化”是潍柴信息化在“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
期待制定行业信息化标准选取信息化推进工作较好的企业作为标杆企业,作为其他企业的学习参考。今天信息化已经成为潍柴创新业务模式,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重卡行业推动两化融合的成功企业。但从整个重卡行业的企业来看,大部分由传统国有企业发展而来,信息化起步较晚,且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行业案例。所以崔友昌建议,希望能够从国家层面选取信息化推进工作较好的企业作为标杆企业,总结提炼信息化建设经验,作为其他企业的学习参考,科学制定规划,少走弯路,尽快提升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另外,潍柴也建议,由国家牵头制定重卡行业的信息化标准,如多家企业采用一维条形码、二维条形码进行零部件跟踪管理,由于没有专用于行业的统一编码标准,各家企业各自为战,给上游环节带来了非常大的浪费。
再者,对于具有行业特性的相关系统,如制造执行系统、售后服务系统等,目前在重卡行业仍是很欠缺,潍柴希望国家能够加强对这些领域的支持力度。目前潍柴的制造执行系统完全采取自主研发的模式,以适应发动机生产制造的需要。下一步,潍柴希望制造执行系统能够贯通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厂商以及整车企业,实现整个产业链的生产协同。崔友昌说:“在这方面我们希望国家不仅在国家政策和资金上能够支持行业内所欠缺的信息系统的自主研发,而且要支持一些长期受国外企业垄断的系统研发,如ECU、EO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