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之后
继1月底宣布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后,三一在海外布局上再次出手。2月28日,三一与国际起重机巨头奥地利帕尔菲格集团成立两家合资公司,合资公司之一——三一帕尔菲格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位于长沙,投资总额9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另一家合资公司位于奥地利,投资总额400万欧元,注册资本为200万欧元。两家合资公司,双方均各占50%的股权。
“三一的海外战略,已经有自主建厂、海外并购、成立合资公司三驾马车并行了。”唐修国说。此前的2009年1月,三一斥资1亿欧元,在德国科隆建立欧洲研发中心及机械制造基地,2012年三一又有海外合资、并购两件大事。今后,三一将会有更多的带有Made in Germany,Made in USA,Made in Austria的产品,出现在世界各地。
熟悉三一的人都知道,三一有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理念和管理模式。三一是否会将其推广至海外呢?“并非如此,关键是做好本土化。”三一高层对此表示。事实上,三一在德国建厂,遇到更多的是水土不服:对“中国”品牌的不信任、语言障碍、“混血”团队文化差异等等。
“我们收购‘大象’后,基本完整保持原有团队和海外营销渠道,初期仅派少数几个管理人员进入而已。”三一高层对媒体表示。
不过,为避免两个品牌之间的竞争,在海外市场,混凝土泵的销售以“大象”品牌优先。另外,“大象”虽然有完善的全球营销网络,但是产品单一,三一将丰富的产品线配合“大象”的泵车,打包推向全球主要市场,并用高额的激励机制和齐全的产品,促进“大象”营销人员的销售。再有就是,三一利用中国成本制造低廉的优势,将自己的零部件输送给“大象”,以降低成本。
至少看上去,这是个颇为互补的强强联合。一个全球第一加上一个中国第一,两者的优势实现无缝对接。目前,并购后的整合工作都在计划之中,如何将这次收购实现利润最大化,三一高层正在寻找最佳方案。
也许不用对其有太多担忧。“还是要去做,在执行中及时纠正错误,海外战略也一样。”一位高层表示。这也是三一重工“嫉慢如仇”管理机制中的重要一项,三一人有犯错的准备,并迅速地从错误中学习,采取纠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