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两会上,“新型城镇化”再次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提出,“有产业才能有就业,产业的集聚是实现城镇化的根本途径。”
在城镇化建设中,只有保障失地农民稳定就业,才能避免再次返贫,才能实现长久的安居乐业。中联重科通过下沉产业重心,将产业集聚到中小城镇助推城镇化,给湖南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
记者通过走访中联工业走廊带上的几个工业园区,真正体验到了新型城镇化催生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模式,不论是呼之欲出的“草尾模式”还是以“城”促农的汉寿样本,都让湖南现代化农业的规模效益日益显现。
“草尾模式”呼之欲出
近年来,中联重科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在产业布局上有意向城镇推进。目前,中联的工业园分布在湖南省4个地级市、12个县市区,其中10个县市区的园区成为地方财政主要来源,5个是财税顶梁柱,一条自长沙向西、长达267公里的工业走廊释放出的工业带动力正辐射周边小城镇。
根据有关专家分析,随着产业向中小城镇集聚,势必助推市、县、区的城镇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相应提高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容纳能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转移,为农村自由土地承包流转提供了广阔空间,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当前,为农村土地流转探路的“草尾模式”正是中联重科产业催生的城镇化与现代化农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草尾镇地处洞庭湖畔沅江、南县和大通湖区的结合部,是典型的农业型乡镇,下辖26个村、1个社区,人口规模10.8万人,耕地面积15万亩。
据沅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肖亮介绍,中联重科入驻沅江后,一批配套产业在沅江开始集聚,草尾镇的一部分农民成了产业工人,让农村更多自由土地腾出来,为农村土地集中流转经营留下了广阔空间。
据记者了解,为了将农村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沅江市政府出资在乡镇设立土地信托机构,将名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给政府的土地信托机构,并签订土地信托合同,农业企业或大户再从政府土地信托公司手中连片租赁土地从事农业开发经营活动。
肖亮告诉记者,目前,除了中联重科的工业带动外,沅江推进城镇化的另一条路径就是“草尾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这种模式,目前草尾镇的土地流转率达到30%—40%。回过头来看,中联重科对于沅江城镇化发展有着一定的助推作用。
在沅江,中联重科产业园生活配套设施的完善解除了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让土地信托流转在沅江遍地开花,给草尾镇带来了深刻变化,也顺势推进了沅江其他乡镇的城乡统筹发展。
数据显示,草尾镇目前经营50亩以上的农户有398户,其中经营100亩以上的大户189户,经营500亩以上的大户19户,经营1000亩以上的大户8户,过去那种“有地无力作,有力无地作”的现象,现在得到了根本改变。
在沅江工业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哪个企业适合与中联重科配套,谁进来和中联配套都需由中联重科点头同意,仅3年间,沅江工业园就先后引进了16家配套企业,这些配套企业在转移闲置劳动力的同时,也扩大了沅江农业投资。
“实施土地信托流转后,上级支持的涉农项目增多了,农业专业经营公司的投入也增多了,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大地农业公司的负责人介绍,乐元村租赁土地1536亩,共投入资金650万元,建立了钢架大棚200多个,对2.5公里基地主干道进行了硬化。“艾青大蒜”投资200多万元,对1100亩大蒜基地安装了喷灌,促进了土地综合整治。
“中联是山,沅江是水”,这是草尾镇群众的心声,解除了后顾之忧的草尾镇农民开始加快分工分业,有的在农业基地上务工,有的进入二、三产业谋求发展。农民进入了城镇成为城镇居民后,留在农村的群众也集中居住,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以“城”促农的汉寿路径
汽车驶下长常高速,从太子庙到汉寿县城十余公里的省道两旁,处处都有塔吊、打桩机和挖掘机的身影,不时传来机器轰鸣声。
10年来,汉寿的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中联重科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从2009年中联重科在汉寿建园,全县工业总产值由4亿元攀升到86.2亿元,工业经济实现了由棉麻纺织主导到装备制造支撑的成功转型,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50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规模工业总价值增速全市排名第一。
在采访中,汉寿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廖传美对汉寿近年来的城镇化建设颇多感慨,“中联重科的产业集聚带动的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乡村生活生产方式转化为城镇生活生产方式的过程。我们汉寿这个过程并不回避农业现代化,因为只有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才能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而真正走向城镇化。”
城镇化在集聚人气的同时,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撑。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联重科汉寿工业园完成产值46.5亿元,上缴税收1.05亿元,占全县工业税收19487万元的58.5%,中联重科园区发展为汉寿全县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和巨大的消费潜力。
汉寿有“甲鱼之乡”的美称,记者采访中在“甲鱼+葡萄”产业园看到——池塘边爬满上来晒太阳的甲鱼,堤岸上满眼熟透的葡萄……
“工业园把大量的农村人口集聚到城镇中发展,这一进程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促进了对农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廖传美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汉寿的甲鱼产业。
据记者了解,2009年,在中联重科入驻汉寿工业园之前,餐饮、商贸、娱乐产业几乎为零。汉寿甲鱼的养殖能手为了挖掘中联重科工业园区的甲鱼潜在消费市场,与县里的水产专家联手,优选本地未被污染的纯种汉寿甲鱼为亲本,投放淡水鱼、虾、螺、蚌等天然饲料,并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预防疫病,大水面、低密度、仿生态养殖,甲鱼品质大幅提升。工业园消费需求顺势攀升,带动了汉寿甲鱼产业强势崛起。随后,汉寿制定出甲鱼生态养殖标准,被全国同行誉为“汉寿模式”。
在中联重科带动下的城镇化让“顺水农业”在汉寿风生水起。不仅改变了汉寿传统的种植结构,而且大幅度地带动了农民增收。目前,汉寿县在稳定发展传统产业基础上,大力推进甲鱼、油茶、蔬菜等产业的标准化,尤其是近五年,新扩特色基地35万亩,新创农业品牌83个,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0个,新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5家,广源麻业成为全市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之一,汉寿甲鱼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根据廖传美介绍,在城镇化的带动下,目前全县不仅形成了总面积超过100万亩的七大农业产业,而且打造出了中国黑杨之乡、甲鱼之乡等水乡优势品牌。据资料显示,2011年,汉寿县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783元,增加935元,是近年来城乡居民增收最多的一年。
廖传美认为,汉寿甲鱼产业的崛起折射出的是:像中联重科这样的“巨型航母”对于一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只有鼓励这样大企业集聚中小城镇,才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拉长农产品链条、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真正对农业现代化起到带动作用。
汉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袁佑清也向记者感慨道:“像我们汉寿的中小城镇的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农村土地的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流转、现代化发展,必须要有更多像中联这样有担当的企业集聚落户,才能使更多人可以进入城市,享受城市文明,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