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企业对社会公益事业如此重视的原因,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其一,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家们深知公益事业能给企业品牌美誉度的提升带来极大帮助。公益营销的本质就在于企业通过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品牌美誉度,从而促进销售。用10万元投入公益,用100万元投入后期公关和宣传,最后获得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公益营销的精髓。
工程机械:塑造公益化的商业品牌正当时
那么,如何抓住公益营销的关键点,从而既不当“有名的烈士”,也不做“无名的英雄”?
持续是关键
公益行为不等于一个活动、一次捐赠,而应成为企业的一种长期战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与公益事业相连的往往是跨国公司,如韩国斗山:相比国内企业,国外企业在公益营销方面就做得比较出色,自2001年起,斗山集团开始在中国捐赠希望工程,至今已经累计捐款近千万,先后在甘肃、宁夏、青海、山西、陕西、山东、四川等省区援建了希望小学,帮助改善了30所村校的办学条件,极大的解决了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失学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斗山工程机械的良好口碑已经在中国升入人心。为了表彰斗山在2009年进行健康快车和希望小学捐赠上的贡献,经过商务部直属机关委员会及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直属机构的评选,包括戴尔、日产、安利、松下等16家在华跨国企业获得商务部的表彰,商务部马秀红常务副部长为获奖企业颁发了感谢奖牌。
其实,国内企业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并不少,但公众脑海中却鲜有标志性的企业,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国内企业参与公益的行为更多是因偶然的、孤立的、被动的。我们企业似乎只有灾难性事件发生时,才会想到利用公益行为来吸引公众视线,获取认可与赞许,而不像跨国公司那样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
公益事业不仅要有系统性,还要持续性。公益行为不仅要符合企业及品牌的核心战略,还要坚持到底。公益营销并不是一个个单纯的公益活动的叠加,而是通过一个个公益活动的持续,产生1+1>2的效果。今天,宝洁公司和宝洁基金会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捐款都超过了5千万美元,不断向有需要的人向有需要的地方伸出援助之手。依靠着这种积极、主动、持续的公益赞助,宝洁在全世界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美誉度与强大的影响力。
实践表明,经常变换公益行为的主题,就会使品牌形象模糊,造成品牌稀释,而且公益行为越多,消费者越不知道这个品牌到底代表什么。这就好比一个企业的价值理念,朝令夕改,让人们如何记得,如何印象深刻?所以,企业的公益营销活动一定要遵循品牌战略,并围绕一个主题坚持下去。这样才能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大众”品牌。。”【中国路面机械网记者独家采写,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