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交通流量大、施工点分散、气候不利困难,英达创施工典范
高粘性SMA路面,“对症下药”突破极限
除了环境的影响,汾灌高速施工从技术层面上还有一个最大的困难:高粘性SMA路面材料的就地热再生难题。多年来业内一直存在误解:SMA路面因导热性能不佳不适合就地热再生施工。而英达研发出针对SMA路面的就地热再生工艺和设备以后,在多个工程中得到验证,逐渐改变了业内的看法。
汾灌高速的情况更为复杂,其建设过程中选用进口的SMA添加剂,表现为纤维含量高、硬度高、粘性高,同时导热性更差。有鉴于此,有的专家提出:相比一般SMA道路,汾灌高速更加不适合用热再生。然而,事实必须由实践来验证,本次施工成果说明: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完全适用于各类SMA路面。
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症下药”。考虑到路面材料的特殊性,正式施工前英达共做了3次试验段,根据试验中反应出的问题,对现有针对常规SMA路面的复拌工艺和设备进行调整。如因纤维含量高导致的路面导热性能差,为保证路面4cm深度处温度可达120℃,所以在施工时多增加了一台HM16加热设备,确保原路面材料得到充分加热;另外,为了保证再生混合料的摊铺温度达150℃以上,英达机组增加一台HM18“脉冲式高压多维”加热设备对已经翻松面层材料进行加热,提升摊铺的效果非常显著。英达机组模块化组合的方式为设备的调整与快速转场提供可能,也保证了“对症下药”的实现。
汾灌高速工程部乔经理评价:“‘对症下药’的理念,采用热耙松、不损坏原路面集料的技术,英达是真正的热再生。”
汾灌工程部经理乔乃洪:“英达是真正的热再生”
天不假时、地不予利,检测创优超业主预期
施工完成后,专业第三方机构对道路进行了全面的检测,汾灌高速英达就地热再生施工后路面的压实度、摩擦系数、渗水、平整度指标均达优等水平,为施工质量提供了有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