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获悉,当前,煤炭企业亏损面已达70%以上。有70%的煤炭企业减发了工资,30%企业出现欠发工资现象。20%的企业工资下降幅度超过10%。
仅凭减发员工工资不能有效解决行业困难。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四届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长会议暨改革发展战略与管理论坛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对此态度鲜明。
王显政强调,对于煤炭行业所处困境,中央高度重视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和专题会,明确了煤炭企业的困难是全行业的难题,是全局性问题,要求多策并举,综合施策,统筹解决煤炭行业的困难和问题。
自去年以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脱困”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嘉琨通报行业脱困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指出,煤炭行业的问题表面上是经济问题,潜在问题是历史包袱沉重。当前煤炭行业供需矛盾是总量问题,完全靠企业自身及区域力量是有限的,宏观上需要依靠政府部门扶持推进。
下行风险犹存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在煤炭消费增速放缓,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煤大幅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煤炭市场下行压力加大,煤价下跌、库存上升、货款拖欠严重,导致企业亏损面扩大,经营困难加剧。
从今年年初以来煤炭经济运行的情况看,市场供大于求、结构性过剩的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煤炭经济下行还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为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走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加强了行业预测预警和经济运行情况调研,及时了解了煤炭企业的实际困难。发挥“4+1”、“7+2”煤炭市场协调机制作用,召开了主要产煤省区、行业管理部门和大型煤炭企业座谈会,分析了形势,研究了问题,探索了思路,形成了“加强自律、控制煤炭总量、规范煤炭进口、完善考核机制、减轻企业负担、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共识。通过各种渠道,向国务院和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了行业困难情况,提出了政策措施建议。
今年7月中旬以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建立了由多部委参加的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制度,连续召开的十多次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全面系统地研究、紧锣密鼓地制定了一系列煤炭行业脱困政策措施。
近期,国家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了《关于遏制煤矿超能生产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的通知》、《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开展了煤炭税费调研,推动清理了涉煤收费等工作。各主要产煤省区结合本地区实际,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减轻煤炭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王显政指出,进入8月份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在各项脱困措施的共同作用下,煤炭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也必须看到,当前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十分突出,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必须认真落实国家煤炭行业脱困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煤炭经济平稳运行。
王显政强调,全行业要加强自律、严格控制产量无序增长,推动价格理性回归,强化现金流管理,推动市场交易体系建设,强化战略引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落实关键问题
围绕控制煤炭总量、规范煤炭进口、完善考核机制、减轻企业负担等煤炭行业脱困的几个关键问题,梁嘉琨在会上简要介绍了相关工作取得的最新进展。
在严格控制煤炭总量方面,《关于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的通知》已于8月份下发,要求企业承诺,社会监督,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
在规范进口煤炭方面,《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已于近日下发。从今年前7个月看,褐煤进口4175万吨,同比增长16.1%;炼焦煤进口3609万吨,同比下降12.4%;无烟煤进口1965万吨,同比下降20%。从8月份当月来看,全国煤炭进口1886万吨,下降27.4%。
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从目前进展看,通过几次听取企业座谈,明确了增值税由17%恢复到13%,并研究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缓进行资源税改革。资源税改革的前提是清理不合理收费,这已成为行业共识。
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最主要是关“小”,原来是计划800处,目前争取1000处。
关于争取金融支持的“清单”,已经提交人民银行,建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宽煤炭融资渠道。
在完善企业考核机制方面,要加快改变这一重要的束缚,建议优化考核指标。
在衰老矿井退出方面,目前,“关闭破产政策”缓解了行业压力,但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矿井办社会的职能一直没有移交,二是地方没有配套措施,资金缺口比较大。随着煤炭开采不断变化,经过调研,涉及28个煤炭企业115处资源衰竭,将进入破产环节。这些矿井已经成为行业亏损的主要方面。针对这些问题,近期已上报相关部门,建议在脱困协调机制上将其作为重要议题加以关注和推进。
谈及体会,梁嘉琨表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行业脱困是艰巨任务,是一个艰难过程。政策的制定比较复杂,要多策并举,更需要多部门联动。在执行过程中,政策落实到位比较难。二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是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与纽带,是政策推动者,但不是决策者,要加强同各部门的合作,推进政策出台。三是行业要坚定信心,相信在国务院领导下、各部门支持及行业努力下,煤炭行业当前的困难是能够得到改善的。
“越是困难时候,越要走出行业自身转型升级、安全发展的道路。”梁嘉琨建议,行业企业要加强自律,加快转型,实现安全发展。(本文来自中国工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