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一位高管对记者透露说,在今年上半年,徐工的销售额就已经达到了500亿元,下半年的销售情况可能会更好,“徐工很可能会在今年底就能实现千亿元的目标。”
建统一采购平台 降低生产成本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零部件采购是机械制造企业的粮草,也是最为核心的部门,因为这往往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
徐工物资供应公司就是其重要的粮草供应部门,这家成立于2010年10月的公司,到目前为止,已经将徐工下属的重型、科技和建机三家分子公司近90%的物资采购职能整合进供应公司。按照计划,以后还将把其他子公司的采购业务逐步纳入,这将成为徐工的战略性物资采购平台。
一位机械行业人士说,很多企业无法统一采购平台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其中利益纠葛太多,也牵扯着众多供应商,要做起来可能最大的阻力就来自于内部,而徐工作为一个老牌国企却迈出了集中采购平台的第一步着实不易。
据记者了解,徐工通过集中采购项目,以信息化为支撑,推进采购供应链五个统一:统一基础信息、统一采购平台、统一工作流程、统一供应商生命周期管理、统一准入体系。
这次变革也在国内机械行业引发震动。此前这种集中采购在一些公司也曾推行过,但权力有限,负责采购的部门多是选定供应商和确定价格,而徐工供应公司包括从采购、结账、送货等一条龙的职能。
“前几年,公司业务高速发展,在采购方面适度放权也是为了配合它的速度,而今,徐工已近千亿的规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再像以前一样分开采购,就会在效率上、管理上出现问题,因此,目前到了把采购集中起来的时候了。”9月30日,徐工集团副总裁、供应公司董事长、进出口公司董事长王岩松对本报记者表示。
不过,一部产品的就有上万个零部件,牵扯到几百家供应商,为了对这些零部件的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徐工邀请了IBM顾问团队,帮助徐工集中采购平台的战略落地,今年8月,徐工集团集中采购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供应公司一位人士说,经过统一平台采购的产品,由于规模大量多,比子公司自己采购要更便宜,一些产品的价格能便宜20%以上,“这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使得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据记者了解,今年供应公司的采购资金有200亿元,而徐工给供应公司的定位却并非花钱的角色,而是独立预算、利润中心,王岩松说,供应公司将挑选出最优质的供应商,把供应商数量减少下来,把采购的质量提升上去,尽量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这就是利润的来源。
王岩松向记者表示,供应公司成立之后,将会挑选优质的供应商,淘汰落后的,为公司挑选物美价廉的零部件,节省成本,同时该公司也将建立起一套公平、公正的供应商准入机制。“在此机制之下,供应公司处于高度透明之下,有利于监管。”
耕耘海外,寻找业务新增长点
按照国际化战略,徐工已布局海外多年,而在未来,海外市场将成为徐工业务的另一个重点。
王民曾表示,徐工海外战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产品走出去,产品早在1992年就开始出口了,今年将达到10亿美元。第二步是人走出去,维修、服务、技术、设计。第三步是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办企业。“如今到了第三步。”
巴西是徐工试水的第一站。今年5月,徐工投资2亿美元在巴西建设80万平方米的机械工业园区,将为徐工打造一个海外成套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预计到2015年该工厂的产值将达6亿美元。
“在南美地区,仅巴西去年的工程机械市场的消费就达到了1400亿美元,在过去十几年中,巴西等南美市场一直被卡特彼勒、小松等企业占据,徐工是个新杀入者,我们希望在未来3到5年内在巴西能占到15%的市场份额。”王岩松表示。
“我们目前在南美地区为客户提供的产品,与洋巨头相比,质量不输于他们,但价格却比对方便宜30%以上,而在巴西的工厂投产,在实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之后,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我们的竞争力。”王岩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