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团在波兰的装配工厂早在2009年就正式投入使用,厂区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主要用于徐工装载机、压液机、平铺机等产品,这也是徐工集团扩大欧洲市场份额的战略基地。
今年徐工海外扩张的最新大手笔是,在德国收购了产业链中上游从事工程机械行业液压阀生产的两家德国企业Fluitronics和Amca,业界人士认为,这场收购可能仍然未结束,下一步徐工在德国可能有更大规模的动作。
来自徐工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在巴西市场出口额突破1.3亿美元,汽车起重机占有率达到46%;在波兰市场,装载机占有率达到70%;在哈萨克斯坦整体份额已居第1位,在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居前3位。
王岩松说,徐工希望未来3年在巴西的出口额能达到10亿美元,而以收购的两家德国企业为核心将建立起欧洲的研发基地。
这种海外多年的耕耘终于获得了收获,徐工近日获得了中国工程机械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出口大单。
“7.46亿,美元。”王岩松很轻松的吐出这几个字。这笔大单来自于委内瑞拉,据王岩松透露,这笔业务徐工前后持续跟踪了2年多时间,不断的去该国谈判,今年3月,徐工高层代表团访问该国,受到了查韦斯总统的亲自接见,徐工也邀请了该国相关负责人来徐州考察,最终以全系列、成套性的工程机械产品优势,击败了众多卡特彼勒、小松等众多洋巨头,签下了中国工程机械出口第一大单,徐工的这次出口总计6025台工程机械设备。
“目前海外销售只占徐工的15%,我的目标是未来3年内将这一比重提高到30%。”王岩松对记者表示,他分析说,目前在总出口中,南美与亚洲市场各占40%,非洲占剩余的20%,未来南美和非洲市场将成为徐工出口的重要市场。
“全球化将是未来徐工发展的战略核心。”王民说,他表示,徐工将逐步在全球各区域建立海外公司和工厂,徐工东欧基地、印度基地、南非基地、印尼基地等一批海外产业项目即将投入实施。
随着徐工在海外市场的攻城掠地,也撼动了卡特彼勒、小松等老牌机械洋巨头的地位,在近期的交手中,上述外资均败在了徐工的手下,这也让曾经的合作伙伴卡特彼勒的唏嘘不已。
此前两家早已分手,2010年6月,卡特彼勒中国公司宣布将接手徐工集团转让的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15.87%股权,至此该合资公司成为卡特彼勒的全资子公司,双方结束了长达15年的合作关系。
分手后,卡特彼勒对该公司进行扩产——2014年,徐州公司产能将扩大4倍。同日,卡特彼勒在徐州的另一家新建厂房开业,该厂主要生产小型及中型挖掘机,至此,卡特彼勒在中国市场拥有了大、中、小型挖掘机生产线。同时,徐工也在海外频频布局,从南美、欧洲、非洲等都出现了其身影。
援手变对手,徐工成为了卡特彼勒们最为强劲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