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刚转岗做服务的刘帅来说,“人才工厂”的培训显得更有意义。打算把技术学得更好的他,在邵阳湖汽工厂做了5个多月的调试工后,决定转往服务岗位。今年4月,当刘帅得知泵送正在开展“人才工厂”的培训计划,他马上报名参加了。
“像我们搅拌班,需要掌握的技术除了理论上的液压基础、电气基础等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学习整机拆装、搅拌车结构及车桥等部件拆装及相关的服务技能。”该班班长周立波表示,这次学习的技术知识系统全面,课程模块化、教材规范化、讲师专职化,很好地保障了培训质量。
通过培训,学员的技能得到了系统提升,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三一的服务精神有了更深的领会,不管干什么,都懂得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用偏执的态度,穷尽一切手段,将三一服务做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梁稳根董事长的这句话对周立波来说,是一种震撼,更成为了他工作的准则。
培训学员也受到了公司领导的关注。在高温时,梁林河、代晴华等公司领导还多次下达指示,缩短高温日培训时长。同时,配发短袖训练服装,提供免费就餐服务……这些关怀举措,大大鼓舞了参训学员。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人才工厂”采取小班教学模式,每班学员20人,保证实训授课的质量,并且在每个工位都设置考核机制,考核不合格的学员进行重修返训,“坚决不向用人单位输出不合格人才。”
“今天我们的服务主任已经见了我们,他对我们很满意。”身在江苏的刘帅表示,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会苦练技术,争取能早日成为像自己的老师——“神医”谢向阳那样的技术能手。
培训是回报最高的投资
记者了解到,泵送“人才工厂”项目除了开始批量培训服务工程师外,还将于9月份正式启动有关研发人员的培训。与此同时,制造、营销的学员也即将进入这座工厂“锤炼”自我。这一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培训,也因其良好的效果,得以在整个三一集团逐步推广。
实际上,三一十分重视人才的自主培养,并将此视为公司给员工的最大的福利,集团每年投入培训的费用超过一亿元,其中包括研发岗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S1000工程、日籍专家讲座、在线学习系统等各类特色培训。
“人才工厂”这一创新性的培训,是三一面对经济周期,苦练内功,进一步提升员工素质的一种表现。尽管公司近期开展的培训,曾因沟通不畅引发外界猜疑,但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坦言,“我认为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他表示,尤其是面对目前的经济形势,三一正好可以利用市场放缓的机会,补回高速增长时期对培训的欠账。
据介绍,公司自2008年以来就一直在持续开展内部管理提升和员工素质提升工作,它既是三一更好地实现当前经营目标的基础,也是未来成长为全球最优秀企业的必由之路。
唐修国认为,通过系统地开展培训,可以解决公司亟待提升的员工技能、特别是知识型员工专业技术和素质问题;另外,培训对于公司来说永远是一种回报最高的投资,它能够给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数十倍、数百倍的回报,也能够使员工受益终生。“基于这些原因,我多次强调各事业部要加大员工的培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