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难度
采访沈文荣前,记者与一家船企董事长谈及行业现状,回顾了2007年最高峰值达12000多点的某项海运指数,现在已经跌到600多点,他说:“我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这个高点了。”
当记者把这段感叹转述给沈文荣时,他沉吟半晌,说:“我虽然不像他那么悲观,但全行业三十年积累的问题集中爆发,想让它短时间消化解决不可能,这轮调整没有三五年没法过得去。”
他说,钢材价格跌破3000元/吨不是没有可能。历史数据显示,在2008年上半年的那一轮下跌中,螺纹钢的价格就曾从4600元/吨跌至2800元/吨。
沈文荣浸淫钢铁行业数十年,经历多轮经济周期的考验,对调控和紧缩背后的体制困境有切肤之痛的体会。
“这几年资本形成快,想赚快钱的人多,投资过度、产能过剩,钢铁、造船、光伏概莫能外,一哄而上,最后只有靠价格来‘拼刺刀’,都以为黎明前的黑暗很短暂,自己都能侥幸活到最后。但如果一次真正长周期的调整开始,那就要出大事。”沈文荣说,中国现在已是世界第一大产钢国,但中低端和粗钢比重较大,现在的产能有一半是过去6年间上马的。
“过剩产能你又不能把它炸掉,只要有一点利润,就要开足马力生产。”他说,“这导致了市场低迷时,初级产品的产能继续向上攀升,而价格向下滑翔的痛苦。不从根本上改变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无论是传统的钢铁,还是所谓的战略新兴产业,这种波动、损失甚至崩溃就难以避免。”
作为民营钢铁企业的领军者,沙钢在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44位,但令沈文荣感叹的是,一些领域的企业文化短板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尤为凸显。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的企业不是像日韩企业那样,迅速抱团形成紧密一致的对外机制,如几大巨头坐下来,协商通过限产来稳定价格。”
“我们是各自为阵,关起门来‘拼刺刀’,往往给人家来捡皮夹子。”他说,没有一致对外的机制,从铁矿石谈判就能看到,大难当头各自飞,谈判时被人家各个击破。
“过去我们都习惯所谓的波浪式前进,但这一轮的波峰就像6000点的股市,已离我们远去,在波谷中呛水的时间会很漫长,呛的苦水都是自己酿的,只能自己咽。”沈文荣说,“钢铁也好,光伏也罢,这一轮调整付出的代价十分高昂,根子还在于政府和企业没有厘清自己的边界。特别是在盲目发展市场失灵时,政府不能放任不管。”
事实上,政府近年来也一直在加强行业调控,本月,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就表示,将促进国内市场对太阳能产品的需求,并制定政策调整产能过剩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