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童国庆陪儿子去学校参加家长会。“爸爸,我昨天在校门口又看到了两台三一的泵车。”“真乖,你知道那是什么泵车么?”“不知道。”童国庆呵呵一笑,抚摸着儿子的头笑道,那是公司最新研制的C8泵车。
每当看到儿子天真的笑脸,童国庆总会想起9年前的那个下午。
儿子与三一的“天赐良缘”
2004年8月20日下午5时50分,正在埋头工作的童国庆,忽然接到远在益阳的妻子电话。“老公,医生说孩子已过了预产期一周了,而且胎位不正,体形偏大,必须马上进行剖腹手术,越快越好。”
放下电话,童国庆心中充满了焦虑,一方面手头工作离不开,另一方面是对妻儿的牵挂。童国庆将情况告诉了办公室主任,主任当即向正在开会的三一重工执行总裁易小刚作了汇报。易小刚很快回复短信,让童国庆立即回家。
冲出办公室,童国庆乘摩的赶到星沙汽车站等待开往西站的中巴。晚上7点,因人没坐满,开往西站的中巴迟迟不肯开。“中巴到西站就晚上8点了,发往益阳的最后一班汽车早已经走了。”童国庆合计着。
而如果打车回益阳,这笔不小的花费还是让当时的童国庆有些吃不消。他犹豫着将情况告诉了主任,含糊着表示能否请公司派车送他一程,哪怕只送到西站。原本没抱多少指望,没想主任当即便答应了。很快,办公室的商务车出现在他面前,司机二话没说直踩油门一口气将他送到家门口。
第二天中午,童国庆的妻子被推进了手术室。下午3时55分,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宣告他晋升为父亲。“我立刻打开电话,将喜讯报告给了主任和同事,并委托她们向公司领导易小刚表达全家的感激。”
孩子出生的第二天晚上,便迎来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批客人:办公室主任亲自带着全体同事前来看望。当妻子接过领导和同事们送给孩子的礼物:一套美丽的娃娃衣,外加包含公司领导易小刚及全体同事赠送的红包和祝福时,她当即红了眼眶。
从上台打颤成长为“金牌讲师”
“易总不仅教我如何做事,更教我如何做人。”在易小刚身边做了十年的文字秘书,童国庆也由当初的沉默寡言、不善言辞成长为集团公文写作的“资深元老”和“金牌讲师”。
2002年,童国庆从研究院调到易小刚办公室,初写公文那会儿,送上去的东西几乎都会被改得“面目全非”。每次修改公文,易小刚都会将童国庆叫进办公室,亲自告诉他,该怎么改,为什么要改。“整整十年,易总每次指导我工作总是轻言细语,总能发现我们发现不了的问题,让我心悦诚服,敬佩不已。”
在很多人眼里,研发人员过于严谨,思维活跃却欠缺表达能力。作为易小刚的铁杆粉丝,童国庆很羡慕领导的口才,然而从“能写”到“会说”,对童国庆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挑战。
2010年1月,研究总院邀请童国庆讲授“公文写作”,那是他第一次登台讲课。站在研发大楼学术报告厅的大讲台上,面对台下200多名研发人员,童国庆只觉浑身战战兢兢,心都要跳出来了。他努力回忆易小刚平常教导研发人员提升口才的一些要点,并加以运用。经过无数次磨练,童国庆的讲课赢得大家认可,他因此被评为三一集团的“金牌讲师”,他编写的公文写作课件被评为集团的“精品课程”,成为了集团唯一同时荣获这两项荣誉的“双料王”。
转眼童国庆在三一工作已经14年了,如今,他已经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公司的一名部级干部。“我想,如果不是在易总身边整整10年的学习和积累,如果不是易总一直以来的培养和鼓励,我可能永远都只是一名‘童工’。”童国庆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