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1736年-1795年在位)是雍正帝第四子,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据说康熙六十年的一天,康熙帝在雍亲王府第一次见到孙子,当时弘历十岁,一下子就为其祖父康熙帝所喜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雍正元年,雍正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锦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雍正十一年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驾崩,弘历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乾隆”,完成了“学员”的使命。
二、第二个阶段----让员工当司机
顺利过了第一关,心态成熟了,技术过关了,文化认可了。这个时候的员工我们要把他当“司机”来定位,因为他们可以创造价值。每一个“得力干将”都是战场上逼出来的,“敢用”虽会造成阶段性的成本提升,如若不用可就是一种资源浪费。乾隆皇帝的勤政是中国历任皇帝无法比拟的,他这个“司机”也是比较辛苦称职的。
弘历总是卯时(早上5:00-7:00)起床。在军机值班的10多人,每晚留一人值班。恐怕第二天一早有事,非一人对付得了,便每日轮一人五更上班相助。平时大家不知乾隆帝何时起床,便从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弘历从他寝室出来,每过一门,必响鞭炮一声,凭此就知道乾隆圣驾已到乾清宫了。这个时候,要燃一寸长的蜡烛天才亮。军机处的十多人,过五六天才轮上一个早班,已觉辛苦,但弘历则是天天这么早就上朝了。正是乾隆这个“司机”的勤奋付出,才把大清王朝这辆豪华“宝马”驾驭到最高峰。
三、第三个阶段----让员工当教练
当一名员工从“学员”起步,走过了“司机”阶段,细数起来,也有几年的时间,他不仅在为企业创造价值,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升了自己。所谓量才施用,让他走上管理岗位,复制成若干个自身价值,形象地说就是让他当“教练”,当老师。那么,乾隆皇帝选中的学生是谁呢?
乾隆三十八年(1773),弘历已经63岁,立储问题成了当务之急。这个时候,还活着的皇子只有六人,这六人中,又有两个过继给了兄弟,所以可供选择的就只有四人: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弘历觉得谁都不是理想的人选,相对而言永琰的缺点最少。于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弘历下定决心,按照胤禛定下的规矩“秘密立储”,他书写了谕旨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完成了立储工作。确定了自己的“学生”后,乾隆这个“教练”不但历练永琰如何执政,还逐渐为永琰登基扫清了一切障碍。
四、第四个阶段----让员工当乘客
人生几何,转瞬走过。我们的员工从走进了企业这扇门,走到第四种境界,员工已经成长为企业的股肱之臣,这个时候,要让员工真正成为“乘客”,成为导师,让他和企业家一样享受成功的喜悦,并和他分享胜利的果实。乾隆皇帝就是这样一位“乘客”。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1795年10月15日),弘历当众开启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宣布永琰为皇太子,改名颙琰,命他即日移居紫禁城内毓庆宫。第二年正月初一举行传位大典,自己退位称“太上皇”,成为一位真正的“乘客”,达到了管理的最高境界。乾隆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寿命最长的皇帝。
当企业家是一个懂得爱的园丁,员工就像一群无忧无虑的花仙子,而公司就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大花园。任何一个高级管理人员的培养大致都会经过学员、司机、教练和乘客这四个阶段,而做到“乘客”阶段,也标志着管理达到了最高境界。给员工设定的四个阶段,也是管理学中看似浅陋,却是越看越耐人寻味的秘诀。
一个用心铸造产品的企业基业长青!
一个用爱培育人品的企业无往不胜!
作者简介: 王登峰,山东德州恒特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禹城市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长期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