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精彩大幕即将拉开,没有国家队入围的中国观众或许会带着些许失落投入欣赏。场外,中国企业也在为入围企业界的“世界杯”、跻身世界一流企业俱乐部而奋力拼杀。而来自中国中部的工程机械企业,中联重科(4.53, 0.00, 0.00%)正是中国企业入围工程机械“世界杯”的典型代表。
不同于中国国家队坎坷的世界杯之旅,成立于1992年的中联重科,通过多年的全球化经营,不断整合全球资源,逐步成长为全球排名第六的工程机械企业。
不止如此,未来,随着对巴西市场布局的完成,中联重科在瞄准巴西工程机械王座的同时,离“工程机械全球前三”的目标也将越来越近。
中联重科:越是本土化 越是全球化
世界杯的备战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遍布五大洲各足球俱乐部的明星球员也陆续回归到所在的国家队效力。自“博斯曼法案”后,球员国际化的潮流已经难以遏制。弱国之旅在通过欧洲顶级俱乐部锤炼 “员工能力”之外,更是猎取全球范围内的最佳资源来担任“CEO”。这也表明,球队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已演变成了全球范围内资源整合能力的竞争。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企业正面临同样的竞争,企业要想赢得商界的世界杯,就必须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中联重科之所以能在工程机械行业中位居全球第六,正是基于其强大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资料显示,目前,中联重科已拥有5家海外研发中心、5家全球备件中心、6家海外制造中心、12家国际形象店、8家全球物流中心、50家海外销售和服务平台,并在巴西、印度等地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
纵览中联重科的全球化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本土化”是实现全球资源最佳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下,随着资本、物资、人才和知识等资源更加方便的全球流动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全球化”和“本土化”这两个过去常被分离的概念正变得越来越统一。
越是本土化,就越是全球化。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曾指出,中国企业要实现真正的国际化,首先就是要进行本土化的过程。
中联重科在巴西:落实本土化 反馈全球化
中联重科在巴西市场的布局是其“本土化”战略上的又一颗明珠。
在进入巴西市场之初,中联重科就明白,任何全球化的公司,都必须关注不同市场的本土化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将全球的成功延伸到本地市场。在强大的研发能力支持之下,中联重科技术团队充分考虑巴西的施工环境、气候条件和产品的工况性能,推出了低方量车载泵系列产品、HZS120标准型搅拌站、ZE220ELC新型挖机等多款适销产品,迅速成为巴西市场上的一流品牌。
本土化的产品之外,本土化的营销网络、服务体系也功不可没。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联重科产品首次进入巴西,就是通过代理商打开的大门。目前,中联重科在巴西已有十余家有实力的二级代理商,产品销售服务网点辐射更是覆盖了巴西全境。